【香港商報網訊】這是一次立足百萬畝良田,對接百家強企名校,深入推進全域鄉村振興的高質量洽談會,這是一次立足現代農業,高層次推進「雙招雙引」的招商會,這是平原奮力走在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前列的一次高光時刻。
11月22日至24日,山東平原綠色生態農業產業研討暨現代農業博覽會如約而至。平原縣委書記王洪霞介紹:「今年來,平原立足糧食主產區的最大實際,探索實施的土地向規模集中、產業向園區集中、人口居住向城鎮集中的三集中模式,推進鄉村五大振興、全域鄉村振興,成為省委、省政府認可的三大類14種齊魯樣板之一。
站在新起點,鄉村振興「平原經驗」如何行穩致遠?平原力爭通過活動,開闊思路、「雙招雙引」、精準施策,打造「齊魯樣板看平原」品牌。
活動舉行現場
「三集中」引来「品牌效應」
山東平原綠色生態農業產業研討暨現代農業博覽會一展難求。「參加研討會、博覽會企業和高校院所專家,整體壓縮了30%,與平原產業契合度、行業排名、名校名家成為篩選標準。」平原縣委副書記孫豐勇說。
超高人氣,源自鄉村振興「平原經驗」的「品牌效應」。近年來,平原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實施全域鄉村振興。在時與勢、破與立的思考中,平原探索了土地向規模集中、產業向園區集中、人口居住向城鎮集中的「三集中」模式,趟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破題上路、行穩致遠的好路子。
土地向規模集中。2017年以來,平原搶抓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省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等試點機遇,穩妥推進農村黨支部領創辦工作,探索出了三種運營模式,帶動村集體年均增收5萬元。目前,全縣累計成立黨支部領創辦土地股份合作社236個,流轉土地16萬畝。
產業向園區集中。按照「1+7+X」模式,規劃布局各類農副產品加工產業,讓產業集群成鏈發展,真正把農業產業鏈中高端收益更多地留在縣域、留在農村、留給農民。
人口向社區集中。平原現有878個村莊,按照「1+3+4+100」的新型城鎮規劃,平原圍繞中心城區、3個中心鎮、4個產業鎮,加大公共服務配套集中投入,提升小城鎮綜合承載能力。
平原農業行穩致遠
疊加紅利優一接二連三
積厚以成勢,登高更望遠。
兩年來,「三集中」推進鄉村振興的平原模式,實現了從0到1,從1到100的蝶變,疊加黨建紅利、政策紅利、土地紅利、人才紅利、資本紅利的鄉村振興制度優勢愈加凸顯。
疊加制度優勢,平原種出綠色原糧。有了土地的規模經營,平原集中打造75萬畝無公害的「綠色土壤」,打造京津冀優質高端農產品供應基地。「現代農業項目核心區一期打造千畝無農藥、無化肥的『綠色土壤』,2萬畝耕地接連試種高端品種。」平原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魏凱章介紹。
疊加制度優勢,平原種出「掃碼」蔬菜。平原現有蔬菜面積20萬畝、產值22.8億元。平原與大數據公司合作建立信息化平台,在全市率先整建制推進蔬菜掃碼查詢,坊子鄉4000戶、王杲鋪鎮5000戶菜農掃碼「上雲端」。
疊加制度優勢,平原引進碩士農民。去年以來,中國農業大學、山東農業大學先後在平原建立了教科研實踐基地,67名博士、碩士領銜的農業專家團隊當起了「田把式」,讓農業人才的價值在產業鏈條的延伸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今年,立足百萬畝良田,疊加制度紅利,山東平原綠色生態農業產業研討暨現代農業博覽會強化創新辦展,打造立體政農企合作平台、高質量「朋友圈」、多元化信息融通平台,實現優一接二連三。
握緊「兩隻手」釋放最大活力
攀登不停步。
平原縣長袁志勇介紹:繼續走在鄉村振興前列,平原需跳出「一畝三分地」,站在齊魯樣板創建前沿。以研討洽談會為平台,平原以項目為抓手,吸引更多國字號龍頭企業落地,吸引更多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
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兩隻手」緊握,共同發力,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擦亮「齊魯樣板看平原」品牌。
黨支部手握萬畝良田,讓農企看到了大空間——登海種業總經理顏理想上台簽約,落地投資1億元的玉米良種產業基地項目,實現平原糧食從論斤賣到按粒賣的嬗變。
王杲鋪鎮黨支部手握1.1萬畝良田,與中糧面業簽約;恩城鎮新增30家黨支部領創辦合作社,對接1.2億元水果玉米項。
鄉村振興的「平原經驗」,讓強企名校投出了信任票——山東農業大學在打造服務鄉村振興排頭兵進程中,首選與平原縣簽訂攜手共建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範區戰略合作協議,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校地合作典範。
在全國層面,平原縣與中國農業科學院等對接,成為全國「千縣千企千品」工程簽約第一縣,助力平原發展全域綠色生態農業。
今年,山東省委副書記楊東奇對平原「三集中」促進五大振興的做法,作出了「平原縣的鄉村振興抓得很實,富有特色。要支持他們不斷總結提升,發揮示範作用」的批示。
「三集中模式下,五大振興同頻共振、協同推進。現實的成功是最好的理論。立足百萬畝沃土良田,依託十大重點項目,平原將在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中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王洪霞說。(孫珂 李效明 張大偉 曹偉 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