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黑龙江 > 特别报道

黑龍江佳木斯市郊區:解決「三最」問題 為群眾排憂解難

2019-12-04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為切實解決群眾最急最憂最盼的問題,佳木斯市郊區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把檢視問題、解決問題貫穿始終,堅持以群眾需求為整改方向,梳理群眾最急最憂最盼的問題,選擇「小切口」,直撲一線、直奔重點、直面難題,做到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切實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西格木鎮平安村風貌
 
  搶抓修橋工期,確保便民通車
 
  近日的大雪給郊區四豐鄉四松線路上的橋「又」蓋上了一層厚厚的被子,讓一座座剛剛完工的橋感受不到冬天的寒冷,從而加快橋面強度養生的腳步,以嶄新的面貌獲得重生。
 
  「正常混凝土的橋面施工要求氣溫日平均不低於5度,路面養生覆蓋塑料薄膜就可以了。要想冬季施工養生就要保證達到一定的溫度,所以我們給還在養生期的橋面鋪上了很多棉被,或是扣棚燒炭,以保證橋面順利度過冬季養生期,儘快正式通車。」在沿江鄉泡子沿村,郊區交通運輸局工作人員王凱指着眼前橋面上的「大棚」介紹說。
 
平安村的美麗街道
 
  郊區範圍內的部分橋樑存在建設年代較久、設計荷載等級較低、排水量小、橋面較窄等通病,存在着極大的道路交通安全隱患問題。今年受降雨影響,許多通鄉路橋涵損毀嚴重,按照正常的上報流程,修橋計劃應列為明年的工作計劃之內,預計2020年底才能正式通車。
 
  為了保證主題教育成果落地生根,郊區交通運輸局把改造危橋作為今年推進落實整改的重點,實施實事惠民工程。面對施工環境差、工期緊張、成本增加等問題,郊區交通運輸局知難而上,積極向上爭取要項目,向下積極協調地方政府爭取配套資金及專項資金,並利用全市所有有勘探設計資質的公司進行搶抓工期,成立質量監督組,以徹底解決群眾出行難和制約發展的交通瓶頸問題。
 
橋面強度養生現場
 
  「寧可增加成本,也要保證橋樑儘快投入使用。」據王凱介紹,雖然目前有些橋沒有正式通車,但是為了保證車輛的正常通行,在路橋的側面都臨時增設了輔路便道,做到便民保通。
 
  據了解,在今年極端天氣災害大,水文條件嚴重製約工程建設的情況下,郊區交通運輸局修建31座橋樑中,主體完工25座,其中可以通車17座,便道保通11座,封閉交通3座,極大地改善了人民群眾出行條件,讓群眾放心出行,確保主題教育落地生根。

橋面強度養生現場
 
  開展衛生整治,提高幸福指數
 
  「師傅,到平安村。」「那裡的環境是真好啊。」只要來過郊區西格木鎮平安村的的士司機,他們基本都會異口同聲地表達對平安村肯定與讚美。
 
  走進平安村,整潔寬敞的街道讓記者不禁疑惑此時是否來到了鄉村。柏油馬路貫穿整個村落,各種果樹在路邊隨處可見,寬敞明亮的街面除了綠色的垃圾桶看不到一點垃圾,眼前的景象突然改變了記者以往對鄉村面貌的印象。
 
  「平安村十公里的村內道路實現了柏油馬路全覆蓋,並在路邊溝槽里下放粗管,利用自然坡把明溝變成了暗溝,還在路兩邊種植了3000多棵果樹,美化、綠化環境的同時,也讓道路變得寬敞了。」平安村黨總支副書記溫波笑着介紹着。
 
  平安村努力打造生態宜居環境,注重環境衛生建設,打出了一套環境衛生整治組合拳。平安村充分發揮農民為主體作用,實行門前三包制度,並和農戶簽訂了包保協議,形成「自家門前自家管」的互相監督氛圍。同時,在村內的主街道都設有黨員街長,進行「管家式」義務巡街,發現髒亂差現象隨時隨地督促幫助農戶清掃。
 
  平安村每年都會把村集體收入的一部分用於環境整治工作上。2018年平安村和玉禾田公司進行了對接,在村裡的道路上無死角地放置了垃圾桶,實現了生活垃圾每天一清理。生活環境整潔乾淨了,村民的保護環境衛生意識也跟着提高了。
 
  「平安村裡轉一轉,給棟洋樓都不換。」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也讓平安村村民的幸福指數不斷提高,溫波幽默的話語中透露出了平安村村民的滿意與幸福。
 
  村屯環境衛生問題整治是郊區落實主題教育的一個縮影,通過重點開展邊溝清理疏浚、柴草垛出村、庭院環境治理、生活垃圾「四項行動」,使郊區各地的村容戶貌狀況得到顯著改善。
 
[责任编辑:薛正轩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