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厦门 > 特别报道

傳統媒體轉型升級 打造紀錄片IP講好中國故事

2020-01-13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胡薇 報導: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匠人精神為題材的紀錄片《匠村》1月12日在廈門首星影城舉辦看片會。來自全國各地逾200多位影迷齊聚一堂觀看這部感人、走心的紀錄片。看片會現場,主創:導演陳春光、運營總策劃胡薇、製片人江翠翠、總策劃楊天吉、楊天鑫,藝術顧問吳蔚琨、林新友等向大家介紹了創作歷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芷溪花燈工藝製作傳承人黃世平帶著親手做的花燈,送給到場的「小影迷」們,現場氣氛輕鬆、活躍。
 
 
  據了解,《匠村》花了近一年的時間才拍攝完成,以福建芷溪花燈為主線,通過龍岩芷溪村的5位手藝人來呈現閩西客家人的手藝自信和人情美好。《匠村》,試圖找尋的,是曾經遍布於中國大地,如今卻是多數人陌生的、回不去的「故鄉」的樣子。
 
 
  村是什麼?是中國傳統文化發生、發展、傳承的所在;是傳統中國人的生活網絡;是城市化以後,人們「解甲歸田」「衣錦還鄉」的歸宿;是身居城市的我們精神所嚮往的淨土。
 
 
    本片導演陳春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大的環境其實大家都在講傳承,當我們走到這個村子里,感受到的是他們對傳承的熱情,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自發的去做這件事,往往打動我們的都是這些小小的細節。其實,這可能也是大家現在經常講的「回不去的故鄉」的一個小小縮影,而我們希望把這樣的場景呈現出來,最後能讓大家有一些共鳴和觸動,後續我們也會繼續去創作這一系列題材的內容。
 
 
   談及未來拍攝方向,陳春光說:「接下去應該是會拍我們的閩南文化,我是泉州永春人,可能接下去閩南文化將作為一個大的方向去尋找創作的題材。」
 
  與此同時,製片人江翠翠表示,接下來《匠村》系列會在線上各大媒體平台進行傳播的同時也會在廈門、福州兩地舉辦看片會。
 
 
  傳統媒體探索融媒體之路,一直以來都是媒體們關注、熱議的議題。《匠村》作為《香港商報》融媒體轉型升級中打造的IP,為此本片運營總策劃香港商報廈門記者站站長胡薇表示,紀錄片在人文傳播領域是一個非常有溫度的一個題材,因為紀錄片可以讓觀眾們更直接更直觀的看到真實的故事。作為傳統媒體人,我們希望把最真實的東西呈現給到大家。同時,我們希望透過我們的紀錄片呼籲更多人關注文化的傳承。
 
  她還說,目前我們打造的IP除了紀錄片,還有談話類節目《胡薇的下午茶》美食類節目《今天吃什麼》等,但是不論是哪個IP,都是希望通過好的內容傳遞正能量,做有溫度、走心的內容。
 
  藝術顧問吳蔚琨表示,我們通過對村裡匠人的記錄,以都市人的視角,挖掘每一項手藝傳承至今的動力、變化與現狀,這個找尋的過程中,如果我們的紀錄片能夠引起你的關注與思考,思考我們的文化將往哪裡發展,我們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我們該如何面對與保護好我們的文化,我想這就是《匠村》的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紀錄片《匠村》入圍2018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金紅棉」評優單元復評環節以及「影響福建的文藝力量」電視紀錄片一等獎。本片也得到了香港中文大學、廈門大學、龍岩市文旅局等社會各界的關注。
[责任编辑:薛正轩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