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黑龙江 > 特别报道

楊寶龍:「兩手抓」農業 推動龍江農業高質量發展

2020-01-13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付彥華 張曉磊 報導: 黑龍江是農業大省和糧食主產區,長期以來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我國糧食安全「壓艙石」的地位不可動搖。近年來,黑龍江的糧食總產量雖是全國最高,但單產卻低於全國平均水平,這也反映出黑龍江省農業生產儘管規模很大,但質量不高的困境。那麼,如何在利用政府宏觀調控之手的同時,充分發揮市場無形之手的作用,讓農業補貼發揮更大的作用,全面推動黑龍江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省政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省農業投資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楊寶龍給出這樣的答案。
 
黑龍江省政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省農業投資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楊寶龍
 
  楊寶龍首先分析了我國農業補貼特點及存在的問題,他表示,我國自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對農業進行補貼,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對農業的支持和補貼力度愈來愈大,農業補貼的項目也越來越多,但由於補貼的普惠制,以及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式,嚴重削弱了財政資金投入的作用。
 
  為此,楊寶龍提出三點建議,讓農業補貼資金在黑龍江發揮更大的效能,推動黑龍江農業高質量發展。
 
  首先,發揮政府、市場兩手抓作用,促進農業補貼形成合力干大事。建議由省政府整合財政補貼資金,建立農業專項基金,將基金交由黑龍江省農業投融資服務平台——黑龍江省農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統一運營管理,由農投集團針對農業產業重點領域、關鍵環節、薄弱節點進行投資,並通過市場價格方式實現農民增產增效。既解決補貼資金「撒芝麻鹽」的高額低效問題,又可充分發揮強弱項、補短板作用,將補貼資金通過投資形成固定資產,固化為國有資產,保證了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其次,依靠市場機制,放大國有資本效應。建議探索建立「政府出資、市場運作」的新型財政資金運作模式,發揮農投集團作為省委省政府抓農業的重要工具作用,整合政府的支農資金,發起設立農業發展基金,吸收民營資本和社會資金進入基金,進一步放大國有資本作用,助推我省農業產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第三,成立農業產業專業協會,保護農民補貼利益。建議成立水稻、玉米、大豆、生豬養殖等主要行業專業協會,加強行業服務,規範行業行為,充分發揮與政府溝通的橋樑和紐帶作用,充分了解政府支農政策,輔導農民理解支農政策,幫助農民依法充分享受支農政策,保護農業生產者利益,確保農業補貼真正發揮作用。
 
[责任编辑:薛正轩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