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安徽 > 特别报道

姚順武代表:提升地質災害防治的科技水準

2020-05-25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吴敏 報導: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洪澇、火災、地震等災害防禦,做好氣象服務,提高應急救援和防災減災能力。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黃山市歙縣深渡鎮大茂社區黨總支書記姚順武
 
  2019年底,安徽省有地質災害隱患3988處,威脅13526戶48174人,隱患點數僅占全國的1.3%,威脅人口不足全國的0.5%,地質災害具有規模小、分佈散、危害大的特點,屬地質災害一般發育省份。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黃山市歙縣深渡鎮大茂社區黨總支書記姚順武認為,地質災害具有長期性、突發性、隱蔽性和破壞性強等特點。安徽地質災害主要分佈於皖南山區、大別山區,其中黃山市是安徽地質災害危害最嚴重的區域。“根據今年汛前調查,黃山市有地質災害隱患點1395處(約占全省的36%),威脅4237戶1.4萬人(約占全省的30%)。中型地質災害隱患點8處,超過7成威脅人數在10人以下。”
 
  姚順武介紹,安徽在省級層面,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形成了以人為本、科學防治、齊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在市級層面,健全市、區縣、鄉鎮、村組、監測員五級群測群防體系。區縣層面,實施網格化管理。鄉村層面,落實鄉鎮、村、自然資源和規劃所、專業技術人員“四位一體”協同管理。
 
  姚順武表示,現行的地質災害險情標準與災情標準不匹配,基層地質災害防治仍處於比較原始的狀態。他說,從黃山市、安徽省的實際情況來看,很多威脅人口在500人以下的中小型地質災害隱患點,其穩定性差、迫切需要治理,治理費用地方財政又難以承擔。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各地落實防災主體責任,靠的是行政手段,科技在其中的作用较微弱。
 
  主要表現在管理系統不完善,沒有一個全國統一的、簡便有效的地質災害防治管理系統;地質災害預警的水準參差不齊,預警的針對性不強,有的地區甚至直接引用氣象的預警結果作為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地質災害監測手段比較原始。
 
  “擴大中央財政對地質災害治理補助範圍, 依靠科技提升地質災害防治水準。”姚順武建議,按照災情標準人口數的10-15倍標準,調整地質災害險情分級標準,使之與地質災害災情標準相匹配,擴大中央財政對地質災害治理專案補助範圍。運用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等先進技術,建設全國統一的綜合防禦系統。開發簡單實用的監測儀器,制定統一的地質災害防護標準。以現有地質災害警系統為基礎,研究基於人工智慧的地質災害預測預警模型,結合已有和即時的監測數據,即時對面和點上的地質災害預警等級進行智能預測,提升地質災害預測預警的精准度和時效性。
 
[责任编辑:赵书琪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