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南 > 善行中国

爭當趕考「優等生」——看高水平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長沙答卷」

2020-09-23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2019年,長沙地區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8.1%,今年上半年實現增長2.2%,這兩組數據在全國17個「萬億」城市中均位居第一位。
 
  2015年,長沙市獲得省委、省政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達標認定,但追尋更美好生活的奮鬥腳步從未停歇,長沙以「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為目標銳意進取、接續奮鬥,交出了一份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長沙答卷」。

  以經濟高質量發展夯實高水平全面小康經濟基礎
 
  實現全面小康,發展是第一要務。從2012年到2019年,長沙經濟總量年均增長8.8%,增速居中部6個省會城市第一位。
 
  抓高質量發展,長沙以智能製造為統領,一方面,食品、紡織、工程機械等許多傳統產業完成智能化改造;另一方面,圍繞智能裝備、智能汽車、智能終端和功率晶片,長沙緊盯22條工業新興及優勢產業鏈精準發力。
 
  如今,該市智能製造試點示範企業達到1041家,工程機械、生物醫藥、人工智能及機械人、新一代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等產業鏈企業產值實現高位增長,騰訊、京東、百度、大陸等300多家優質企業加盟國家智能網聯汽車(長沙)測試區。
 
  近3年來,長沙始終保持着「每2.3天新簽約1個投資額過億元的產業鏈項目、每15天新引進1個『三類500強』產業鏈項目、每30天新引進一個投資額過50億元產業鏈項目」的高速度,催生出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

  以人民為中心思想提升高水平全面小康民生福祉
 
  全面小康,民生為先。長沙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民生支出佔一般公共預算比例超過70%,長沙市城鎮居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從2012年的30288元、15057元提升至2019年的55211元、32329元,亦居於中部省會城市首位。
 
  長沙堅持「房住不炒」,大力開展「反炒房、反暴利、反捂盤」集中整治行動,房價收入比保持在6.4左右,為全國35個主要城市最低,群眾圓上安居夢成為市民幸福感的重要來源之一。
 
  長沙公共服務進一步優化,85%的適齡兒童可進入公辦幼兒園或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每千人擁有衛生機構床位9.7張、衛生技術人員10.2人,率先全省實現「1530就醫圈」,並在全國省會城市實現城市公立醫院藥品零差率銷售,極大程度破解了「看病貴」「看病難」。尤其是2019年9月開始,長沙根據自身特點針對城市困難群體開展「地毯式」摸排,累計以「解剖麻雀」方式入戶摸排25.7萬人次,從急難、醫療、住房、就業和基本生活5個方面精準幫扶,兜住了民生保障的底線。

  以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擦亮高水平全面小康生態底色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是關鍵,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的底色。近年來,長沙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採取有效措施守護綠水、青山、藍天,讓高水平全面小康書寫在「山水洲城」的秀美圖景中。2019年,長沙有林地60.39萬公頃,森林覆蓋率提升至55%,居全國省會城市第3位。
 
  長沙嚴格保護森林綠肺,高標準推進生態廊道和環城綠帶建設,全市共有國家級森林公園5個、省級森林公園7個、國家濕地公園5個,200餘條城市主次幹道實施綠化提質改造,一條條綠蔭路構建了市民「炎日不懼曬、小雨難濕身」的詩意棲居。
 
  為留住「長沙藍」,長沙從控塵、控排、禁燃、禁燒等方面全力實施「六控十嚴禁」,以鐵腕治霾、科學治霾、協同治霾的方式猛藥去疴,空氣質素優良率不斷提升。
 
  在長沙,共設立了8915名各級河(湖)長,確保所有水體責任全覆蓋、監管無盲區。針對區域水環境特點,全市完成了2.3萬公里小微水體管護,使河相交、湖相通、水相連,小微水體整治經驗被全國河長制湖長制工作經驗簡報推介。污染少了、河道暢了、水質好了,長沙走出了一條南方丘陵地區水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路徑。
 
  長沙市已連續12年蟬聯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兩度獲評中國十大「美好生活城市」。(張頤佳 周芷行)
[责任编辑:薛正轩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