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地陸續公佈三季報,消費表現尤為引人關注。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成都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9萬億元,同比增長2.6%。其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5691.8億元,同比下降4.7%,降幅較上半年收窄3個百分點,當月增速自8月以來連續2個月保持正增長,消費回補成效顯現。
對成都來說,消費力始終是看得見的。通過實施新消費引領的提振內需行動,打造八大消費場景,開展一系列促消費活動,消費品市場已實現穩步復甦。長遠來看,作為國內大循環的戰略腹地和國際大循環的門戶樞紐,成都還需要在更寬領域、以更大力度擴大開放,持續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進一步提升消費影響力和輻射力。
基於此,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用好自貿試驗區平台,將成為成都提升消費競爭力的重要籌碼。掛牌三年多來,成都自貿試驗區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強化制度創新,吸引集聚了一批外商外資企業。特別是服務業開放帶來的供給增加,國際化消費趨勢日益凸顯。
對標海南 吸引境外消費回流
據貝恩諮詢統計,2018年中國消費者的奢侈品消費總額約為6700億元,佔全球33%的市場份額,其中境外奢侈品消費高達約5000億元。業內普遍認為,吸引境外消費回流,潛力巨大。
9月中旬,成都組團赴海南考察學習時提出,要加快推進免稅購物城項目在熊貓國際旅遊功能區落地建設,招引更多具有全球資源整合能力的企業,攜手打造新業態、構建新場景,助力成都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
9月28日,中國免稅品(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免集團」)董事長彭輝到訪成都。彭輝表示,根據中免集團對全國200多家免稅店消費者的分析發現,包括成都在內的四川消費者消費能力很強,「圍繞大眾消費觀念的改變」,中免集團將在成都打造一個以免稅店為核心的城市免稅綜合體。
這意味着,除了雙流國際機場、天府國際機場免稅店,成都市區未來將有一個可以實現免稅的「買買買」空間,有助於促進消費回暖與結構升級。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雙流自貿試驗區正對標海南、鄭州等地的政策優勢,推進跨境電商新業態體驗店探索,不同於過去的「市內展示店」模式,消費者最快當天就能拿到購買的進口商品,提高消費體驗,進一步吸引消費者。
制度賦能 推動跨境電商新探索
用好用活跨境電商,是成都「買賣全球」的機會,也是自貿試驗區改革必須完成的任務——「推動跨境電子商務發展」作為《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中重要的改革試驗任務,是助推外貿轉型升級的抓手之一。
2017年4月,日本零售巨頭伊藤洋華堂在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註冊成立伊藤電商,成為首批「自貿試驗區企業」。去年1月,伊藤電商拿到了四川自貿試驗區內的首張ICP許可證。今年10月5日,這家中外合資公司的境外主體「香港伊藤洋華堂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取得註冊許可,同時,年內還將啟用自己的保稅倉庫,加上母公司(柒和伊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在日本的供應鏈優勢,一套完備的體系構架將推動伊藤跨境電商業務做大做強。
值得注意的是,這張薄薄的許可證,不只影響着伊藤電商的事業版圖。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相關負責人透露,伊藤電商取證後幾天,他們收到了多家外資企業針對ICP許可證的諮詢,「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外資的投資熱情」。
據悉,成都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已連續四年保持100%以上的高增長,成都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早前表示,今年的目標是「突破400億元」,同時還要能夠吸引100家以上優質企業和機構入駐成都,帶動實現2000家以上跨境電商備案企業——在原來的基礎上翻一番。
可以預見的是,制度賦能、服務升級之下,成都有望誕生更多具有競爭力的跨境電商企業,進一步豐富成都消費的內涵與外延。
優化環境 主動融入雙循環新格局
自貿試驗區作為一塊「試驗田」是一個制度創新場所,成都正不斷提升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促進生產要素自由有序安全便捷流動。
不久前,備受關注的成都SKP項目在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登記成功,不到半小時就領到了營業執照。「成都華聯(SKP)百貨有限公司」是成都交子公園商圈引進的重點商業項目,有望成為成都市場首個營業額破百億的單體項目,更被寄望改寫成都「單中心」的消費結構,對成都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具有重要的示範帶動意義。職能部門通過服務前置、主動作為,為企業「安家」減去了後顧之憂。
對成都來說,全面提高競爭力,在世界城市體系中站穩一席,還需要加快構建連結全球的亞蓉歐陸海空聯運戰略大通道,建立全球供應鏈體系,推動自貿試驗區協同開放、綜保區提質增效、開放口岸拓能升級,加快建設改革開放新高地。
成都雙流自貿試驗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為應對疫情導致的國際航空運力緊張,新開通了成都至東京的全貨機航線,穩定運行芝加哥、布魯塞爾等9條全貨機航線,有效滿足了重點產業和企業對國際航空供應鏈的需求。
下一步,將圍繞「兩場一體」運行新格局,通過「打碼頭」加快佈局全貨機航線網絡,吸引貨運航空公司及航空物流產業鏈企業集聚落地,推動航空貨運和外貿產業高質量發展。(記者 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