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瀋陽圍繞貧困人口脫貧增收,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的核心目標和基本要求,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以實際行動加快推動鄉村振興,決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特色產業扶貧鋪築致富路
在法庫縣登仕堡子鎮嚴千戶村,駐村第一書記李笑逸告訴記者,水蛭全身都是寶,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嚴千戶村從去年年初開始發展水蛭養殖項目,為全村村民提供600餘人次用工機會,為20餘村民增加用工收入6萬餘元。今年,村里特別註冊了瀋陽市蛭蜫水產有限公司,探索形成「公司+村集體合作社+村民」的模式,播撒全村人民增收致富的希望,「吸血蟲」變成了「蛭富源」。
據了解,在瀋陽,靠着發展特色產業實現脫貧致富的不只嚴千戶村。
去年,祝家堡村引進了小龍蝦苗種繁育項目。駐村第一書記方偉帶領大家開墾出60畝水田投放1800公斤小龍蝦。秋收季節,蝦田稻賣出了2.5元一斤的高價,而普通水田,一斤收益卻只有1.32元。好的示範效應贏得了百姓的信任和呼應,今年,村裏的蝦稻示範田擴展到300畝,「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的特色專業村初步成型。除了引進「龍蝦」搭檔外,村里還創立了自主品牌,目前已註冊「蝦田大米」和「塞上櫻桃蝦」兩個品牌,並且形成了寶寶粥米、孕婦胚芽米等產品矩陣,滿足市場各個層次人群的消費需求。
精準脫貧攻堅方案顯效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瀋陽制定了精準脫貧攻堅工作方案來推進產業發展。「企業+基地+合作社+貧困戶」「黨支部+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貧困戶」等幫扶模式取得成效。在貧困村開展資產收益扶貧試點,發展產業項目,壯大村集體經濟,發展畜牧養殖、生態食品、天然藥材等特色產業,都為幫助貧困群眾增收發揮着越來越大的作用。
同時,瀋陽還鼓勵貧困戶因地制宜發展「四小經濟」和「庭院經濟」並給予相應資金支持。據相關部門統計,全市累計種植寒富蘋果、辣椒、豇豆、雜糧等高效經濟作物20萬餘畝,養殖豬、牛、羊、禽類18萬餘頭(只),有效促進了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累計實施光伏扶貧項目11個,儲藏窖、日光溫室、扶貧車間等資產收益扶貧項目20個,帶動貧困人口3000餘人增收。預計到今年底,瀋陽市將有60個重點貧困村初步形成特色支柱產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增收。
「扶貧接力」孕育新希望
康平縣小城子鎮三家子村村民孟繁寶告訴記者,養牛讓他家脫了貧、賺了錢,還住上了新房子。2015年,孟家被評定為貧困戶。在村里幫助下,獲得了三家子村協調扶貧互助資金貸款,並用這筆錢蓋了一個牛棚,買了兩頭小牛犢,開始了養牛生涯,村里還專門為他請來了養殖指導員,年收入過萬元。去年,孟繁寶一家終於還清了家中貸款,並蓋了新房。
在瀋陽新民市新農村鎮黃家嶺村,貧困戶王恩生身患重症,日子過得捉襟見肘。去年,村里給王恩生捐贈了兩隻母羊。山羊市場價格穩定且繁殖率高。按約定,接受捐贈後,王恩生老兩口每年須向村裏的其他貧困戶捐贈兩隻小羊羔,而接受援助的貧困戶,也要把這個「扶貧接力」項目延續下去。於是,兩隻小羊羔開啟了黃家嶺村「羊生羊」式的扶貧。黃家嶺村的養殖業,就在這樣的「扶貧接力」中孕育發展着。
扶貧貴在扶志,貴在增強貧困人口的「造血能力」。記者了解到,瀋陽針對每一個國家標準貧困戶都設立了扶貧檔案。每家的致貧原因、幫扶政策、脫貧進展都被寫入檔案,這個檔案也將一直記錄到貧困家庭徹底脫貧。
全方位幫扶開啟新生活
遼中區牛心坨鎮姜家村以前是貧困村。近年來,瀋陽市相關部門積極協調資金搞建設,改善民生促和諧,從主導產業發展、宜居鄉村建設、文化活動開展等方面對姜家村進行全方位幫扶。如今的姜家村鋪上了寬闊平整的柏油馬路,修建了文化廣場、鄉村文化大舞台,在公共活動場所還添置了健身器材。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瀋陽市貧困地區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全市兩縣一區一市60個貧困村通瀝青(水泥)路面比率、飲水安全貧困戶比率、住房安全貧困戶比率、基本醫保參保率、鄉村互聯網覆蓋率、義務教育覆蓋率等均達到100%。村衛生室、有線電視、綜合性文化中心實現了全覆蓋。
瀋陽市累計安排7000餘名貧困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28名應屆畢業貧困大學生實現就業;貧困人口新農合參合率實現100%,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補充保險報銷政策惠及80000餘人次,符合低保條件的及時納入低保範圍,累計兜底15000餘人;累計資助貧困學生9000餘名;完成貧困戶危房改造1258戶。
此外,瀋陽還組織百餘家市直黨政機關、國有企業開展定點幫扶,落實60個單位駐村幫扶,協調駐沈部隊、民營企業、社會團體助力脫貧攻堅,累計投入幫扶資金(物資折款)18000餘萬元,落實幫扶項目100餘個;組織和平、瀋河、大東、皇姑等區對口幫扶康平縣、法庫縣、新民市、遼中區等地,使得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得到全面改善,開啟了貧困地區人民安居樂業的新生活。(記者 王藝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