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安徽 > 特别报道

安徽肥東:手牽「扶貧羊」 歡喜奔小康

2020-11-27
来源:香港商报网
    近年來,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殘聯堅持抓產業助殘扶貧,實施鵝羊助殘防返貧工程,採用「就業創業扶貧基地+貧困殘疾戶」形式,由基地為貧困殘疾人家庭免費發放小羊崽、鵝苗、雞苗、鴨苗飼養,變「輸血」為「造血」,讓殘疾人在田間地頭增收致富。截至目前,肥東縣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3438人全部實現脫貧。
 
    殘聯協理員上門指導飼養技術
 
    「現在已經入冬了,天氣寒冷,平時放羊的時候,儘量避開有露水的早上,多選擇中午或下午時間段。」 初冬的晌午時分,在八斗鎮塅談村一老人的家中,八斗鎮殘聯協理員正在上門進行飼養方面的技術指導。
 
    聽着協理員的詳細指導,老人連連點頭,並不時道着謝,「謝謝,你們考慮得真是太周到了,這扶貧羊可讓我們老百姓得了實惠啊,簡直就是我的『搖錢樹啊』。」
 
    老人名叫談社生,今年67歲,是八斗鎮塅談村的村民,一直以種地為生。因為患有聽力殘疾的妻子曹余英生活不能自理,加之有三個孩子, 洗衣做飯、撫養孩子的重擔落在了談社生一個人的身上,家裏的經濟收入來源主要靠種植的10畝農田,經濟十分拮据,並成為村裏的建檔立卡貧困戶。
 
    後來,隨着國家扶貧政策的落地以及當地政府的照顧下,談社生獲得了一份公益性崗位——保潔員的工作,加之孩子們紛紛長大,談社生一家成功脫貧。
 
    「扶貧羊」讓致富路上得意洋洋
 
    2018年,肥東縣實施「鵝羊助殘防返貧」工程,縣殘聯為他家發放3隻羊,其中包括兩隻能繁的母羊。
 
    領到了羊,可是如何讓與黃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的普通農民做到正確飼養呢?對此,縣殘聯每年兩次組織技術人員上門,就疾病防治、飼養管理以及飼養技術等方面對談社生進行了詳細的培訓指導。
 
    此後,談社生便單獨在院子裏設置了羊圈,像「心肝寶貝」一樣精心飼養着這三隻羊:晨曦微露時,他會在出門前為它們「梳妝打扮」一番;風和日麗時,無論再忙他都會抽出時間帶它們到家門口的草地上遛遛彎,放牧一下;白雪皚皚時,他會定時來羊圈查看,並準時送上美味的「大餐」……
 
    在談社生的精心照顧下,小羊崽慢慢長大,當年年底,兩隻母羊便順利繁殖了四隻小羊。第二年,四隻小羊也相繼長大,並繁殖了數隻小羊,考慮到家裏的羊圈面積較小,談社生便十分不舍地賣掉了三隻成年羊。「當時每隻羊賣了兩千元左右,好多人搶着買。」談社生說道。
 
    交談間,看見天氣不錯,談社生便拿起一根竹竿,帶它們出門「遛遛彎」。伴隨着陣陣吆喝聲,一群小白羊興高采烈地向田埂上、草叢裏蹦去。看着眼前這些健壯的白羊,談社生的臉上笑開了花。
 
    「這些羊叫波雜羊,體型大,出肉率高,生長周期短,經濟價值高。平時吃玉米棒和青草,市場行情不錯。」八斗鎮殘聯協理員介紹道。
 
    目前,談社生家存欄9隻羊,其中有4隻待產。這些羊每年能為談社生家帶來七八千元的收入。「真的感謝殘聯的好政策,讓我們一家在脫貧致富路上有了盼頭。」談社生告訴記者。
 
    畜禽養殖鼓起殘疾人「錢袋子」
 
    據了解,肥東縣共有2.9萬名持證殘疾人,其中一批重度殘疾貧困戶因缺乏勞動能力,生活困難。 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在通往小康的道路上,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的願景,肥東縣殘聯認真探索扶貧新路子,通過畜禽養殖拓展殘疾人增收渠道。
 
    從2005年開始,肥東縣殘聯實施『扶貧助殘百頭小牛進農戶』項目,每年為100戶殘疾人家庭免費發放一頭小牛飼養。十多年來,共為1500多戶殘疾人家庭增收1000多萬元。
 
    在此基礎上,縣殘聯又啟動了「鵝羊助殘防返貧」工程,採用「就業創業扶貧基地+貧困殘疾戶」形式,由基地為貧困殘疾人家庭免費發放羊崽、鵝苗、雞苗、鴨苗飼養,一改以往以送錢送物為主的救濟式扶貧,變「輸血」為「造血」,鞏固脫貧成果。
 
    「鵝羊助殘防返貧工程是以產業發展帶動殘疾特困戶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從而提升貧困殘疾人的內生動力。」據肥東縣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李繼海介紹,2019年,肥東縣殘聯組織殘疾人就業創業基地為50戶殘疾人家庭每戶發放3頭山羊,繁殖生長,扶持三年,滾動發展。為107戶殘疾人家庭每戶每批發放不少於100隻白鵝飼養,每年養殖2批,每戶可增收15000元。為50戶殘疾人家庭每戶發放200隻雞苗飼養,每年每戶可增收1萬元。(趙敏 陳強 柏永)
 
[责任编辑:郭昕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