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安徽 > 特别报道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合肥蜀山書寫高質量答卷

2020-12-18
来源:香港商报网
    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2020年,長三角地區展現出強大的經濟韌性。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加快融入長三角發展步伐,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在長三角區域協同發展中交出一份精彩的「蜀山答卷」。
 

    描繪產業「全景圖」 訂立時序「任務表」
 
    面向一體化發展的窗口期,蜀山區用新經濟新動能增強一體化發展活力。高起點編制《蜀山區推進長三角地區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十大行動方案》,深耕運河新城、天鵝湖中央商務區、高鐵新城等「六大片區」,大力發展環境產業、數字經濟、電子商務等「六大產業」、開展「十項行動」,把蜀山打造成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增長極。
 
 
    目標是到2025年,蜀山區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取得明顯實效,主要經濟指標與滬寧杭主要城區差距進一步縮小,城鄉融合、產業發展、信息網絡、區域交通、發展平台、創新創業、營商環境、公共服務等領域一體化取得實質性進展,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全面建立,力爭綜合實力進入全國40強城區。

    全力打造新產業 釋放經濟新動能
 
    蜀山區積極利用長三角產業優勢和協同優勢,挖掘綠色新產業、新機遇。2020年,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環境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正式成立,以蜀山區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環境產業合作示範園區為載體,加快環境科技成果孵化和產業集聚。「聯盟成立後,為成員單位列出服務清單,提供『一體化』服務,享受智庫指導、市場協同、創業創新、綠色金融等多項服務,讓企業更多投入創新和市場。」安徽寶龍環保科技測控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
 
 
    綠色發展是長三角共同的追求,良好生態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蜀山區深化與長三角城市合作,全力打造「中國環境谷」,培育「綠色產業」新動能。大氣環境污染監測先進技術與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環境產業合作示範園區、安徽首家環境科技大廈等平台載體相繼落戶蜀山,並獲評全省唯一的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優秀園區。
 
    目前,「中國環境谷」已形成從研發到生產各環節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擁有大氣環境污染監測先進技術與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等4個國家級科研平台,城市污染物轉化重點實驗室等20個省級科研平台。環境領域重點企業由2017年的36家增長到102家。截止2019年,蜀山區節能環保產業產值近55億元,節能環保類專利數量達460件,同比增長近25%。

    統籌開放「團體賽」擴大協作「朋友圈」
 
    「通過本次媒體行,切實感受到合肥特別是蜀山區與長三角先發區域的距離正在拉近。」杭州日報記者張世新表示。「憑藉得天獨厚的科教、科創優勢,實驗室中的高精尖技術在『中國環境谷』順利轉化應用,這對於長三角一體化乃至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都將發揮巨大作用。」江蘇省新華日報的記者劉霞說道。
 
 
    時值長三角區域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兩周年之際,一支由滬浙蘇皖三省一市主流媒體組成的採訪團用3天時間深入蜀山區實地調研採訪後,都感嘆於蜀山區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
 
    「十三五」期間,蜀山區實施科創和制度「雙輪驅動」,既有「走出去」的勇氣,更有「請進來」的底氣。在與長三角各城區的合作交流中各展所長,共話開放「團體賽」,擴大協作「朋友圈」。改革體制機制,加強政策引導,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服務項目建設,優化資金、技術、人才引進政策,推送招商與招才、引資與引智互促互進。
 
    「軌道上的長三角」讓城市之間更加緊密。位於蜀山區的新合肥西站項目正大力推進,該站點建成後,一個以合肥為中心的「米字型」鐵路格局成型。長三角城市間「1至3小時生活圈」正從夢想變為現實,滬浙蘇皖「同城化」效應不斷擴大,讓要素在更大範圍內加快流動。
 
    蜀山區高站位謀劃該站點建設,對標上海虹橋、杭州東站,採用「站城一體」「站城融合」設計理念,以高鐵西站為中心,建設總面積5.5平方公里的「高鐵新城」,打造一個以交通為導向的「聚業城」,成為蜀山區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十四五」將是長三角區域協同發展碩果纍纍的美好時代,蜀山區將主動融入區域協同共進,凝聚強大合力,在新發展格局中精彩書寫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蜀山篇章」。 (查瑋 楊崢 劉曉朦 朱琛琛 柏永)
[责任编辑:赵书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