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安徽 > 特别报道

“徽駱駝”一說或源自蘇州

2020-12-25
来源:香港商报网
    “徽駱駝”原指的是走出家鄉四處經商的徽州商人。一代文豪胡適曾為江蘇溧陽新安同鄉會題詞“我們是徽駱駝”,意在弘揚徽州人溫良謙遜、吃苦耐勞、堅忍不拔、開拓進取的可貴精神,徽駱駝之名遂遠播海內外。
 
 
    歙縣北岸鎮白楊村88歲的村民潘日陞告訴記者,“徽駱駝一說歷史考證有多種來歷,但我的記憶始來自於蘇州。”
 
    潘日陞說,徽州子弟外出謀生者,大多出生於農村,深受家庭和長輩的教育,養成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熱愛勞動、待人友善,走正道、務正業的良好風尚,家鄉情結也很重,所謂樹高千丈,葉落要歸根。績溪人另有一手特技,在蘇州開有多家店面,出售蝴蝶面,這種面帶有本土的風味,又稱徽州蝴蝶面,在蘇州很有名氣,深受好評。
 

    15歲蘇州醬園當學徒  耳聞目染
 
    幼小時常聽老人們順口溜: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要做生意要到蘇杭。1947年,年僅15歲的我懷揣著父母叮囑教訓,離開家鄉來到蘇州閶門外上塘街潘萬成醬園當學徒。蘇州閶門外幾家大醬園和茶行的老闆都是徽州人,夥計大都是徽班,潘萬成是歙縣大阜潘世恩的後代,在蘇州六城門都有字型大小,總店在橫塘。店內同事有十多個,大部分是歙縣南鄉人,每日裏來往的人多,徽州新聞也多。
 
    蘇州閶門外大道上有座廣濟橋,橋下就是上塘街,離橋墩不遠處有幢石庫門的房子,門上方刻著“新安會館”四個大字,內有一個組織“徽州旅蘇同鄉會”,有辦事人員,還有一些個體戶及其家屬也住在裏面。
 
    在舊社會,由於工作性質差異,各行業在世人的眼裏分成上、中、下等次,而徽州人對所謂下等的職業是不屑去幹的。在忠孝節義四字中,義最重,而徽州人把自己比喻為狗,狗不嫌家貧,打死不離家門口,最有義氣。
 
    在蘇州有個故事,解放前,歙縣南鄉白楊上村有一位吳姓老者,到蘇州多年,能說一口地道的蘇州話,在玄妙觀廣場上露天說書謀生。孰料有一天飛來一禍,遭同行嫉妒被強行趕出廣場,見對方人多只好忍氣吞聲。
 
    此事引起了徽州人的公憤,這是明目張膽對徽州人的侵犯,那還了得,若不討回公道,今後徽州人在蘇州地面上如何立足。便由徽州旅蘇同鄉會出面,摸清對方底細,召集上一幫人找到為首者理論,為何要把徽州人趕出公共廣場。對方看到徽州人同心合力不好欺負,亦自覺理虧氣短,因而賠禮道歉,保證今後不會再有類似情況發生。過了幾天,吳姓老者照樣來到廣場說書。
 
    經此一事,徽州人在社會上備受交口稱讚。

    把徽州人稱作駱駝  時成蔚然
 
    正因為徽州人人心齊、人品好,講義氣、不怕苦,在社會上的聲譽好,因而店家都愛用徽州人做夥計,對徽州人高看一眼。
 
    我在蘇州時與社會人士接觸中,深感他們對徽州人有一種親近和好感,在和他鄉朋友聊天時常有玩笑語,說我是徽駱駝。當時在社會上把徽州人稱作駱駝已是蔚然成風,也有稱作徽州朝奉,意指徽班師傅。
 
    那麼徽駱駝一詞的來歷緣何而來?據我所知來自績溪人。徽州人在異地謀生,總想學會當地方言,但終歸語系不同未免帶有徽州鄉土味。而績溪人在社會上自我介紹時,往往自稱俺是六都人(注:“都”是古代行政區劃,元代始設,明清沿用,相當於現在的鄉鎮一級。
 
    績溪縣舊時設十五個都,按西鄉各都,以六都為大)。蘇州話夾著績溪口音,“六都”與“駱駝”聽起來同音,這或者就是徽駱駝的起由吧。
 
    駱駝踏實穩重,任勞任怨,一步一個腳印,力大可馱千斤,不畏路遠,不懼艱險,歷經萬難,跋涉不止,最終到達目的地,與徽州人的品性極其相似。徽駱駝在社會上流傳甚廣,久而久之成為佳話。( 通訊員潘日陞口述  整理:記者 吳敏)
 
    附記:徽州子弟外出謀生者,大多出生於農村,深受家庭和長輩的教育,養成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熱愛勞動、待人友善,走正道、務正業的良好風尚,家鄉情結也很重,所謂樹高千丈,葉落要歸根。績溪人另有一手特技,在蘇州開有多家店面,出售蝴蝶面,這種面帶有本土的風味,又稱徽州蝴蝶面,在蘇州很有名氣,深受好評。以上是我當年迄今的記憶。
 
[责任编辑:薛正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