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安徽省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在安徽大劇院開幕。此間,安徽省政協委員、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一級巡視員楊增權第三次提出土壤污染防治的提案。他建議,從強化責任落實等六個方面努力,守護土壤健康,為美麗安徽築牢大地之基。
「土壤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是生態系統的基本要素。土壤是稀缺的,1厘米土壤的形成需要幾百年甚至上千年時間。」楊增權在提案中指出,由於經濟發展方式的總體粗放,產業結構和佈局的不盡合理,造成污染物排放總量較高,土壤作為大部分污染物的最終受體,已經受到顯著影響。
就安徽省而言,主要存在三方面問題,包括總體形勢不容樂觀、污染源交叉與污染類型複雜。據調查,安徽省輕中度污染耕地有幾十萬畝,重度污染耕地也有一定數量。個別市污染較重,農產品抽樣檢驗不合格事件也偶有發生,且污染態勢沒有得到根本遏制。
楊增權認為,上述問題起因主要在於重視程度不夠、監管機制不完善以及法規建設滯後。鑑於此,他提出六條建議,即強化責任落實、嚴防污染次生災害發生、積極構建多渠道投入機制、多措並舉提升耕地質量、切實加強土壤修復治理與完善法治保障。
呼籲高質量開啟安徽鄉村建設行動
作為長期關注「三農」問題的政協委員,楊增權本次「兩會」期間還呼籲高質量開啟安徽鄉村建設行動。他認為,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是向第二個百年目標進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然選擇,是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的迫切需要,也是是提升億萬農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大舉措。
「實施鄉村建設行動,不是口號概念,不能搞運動、大呼隆、一陣風,要堅持久久為功,落實到具體行動和工程項目上。」他建議,切實突出規劃先行、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大力推動產業發展、突出糧食安全責任、建立健全保障機制。
其中在產業發展方面,他提出念好「四字訣」,即要在「特」字上做文章,發揮區域特色資源優勢,着力打造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扶持壯大一批品質優、影響廣的「鄉字號」龍頭企業;在「精」字上下功夫,大力建設長三角優質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在「融」字上出實招,加快推進農業與旅遊、文化、科普、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促進融合發展;在「聯」字上用力氣,完善利益聯結模式,把增值收益更多留在縣域、留給農民。(記者 秦炳煜 柏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