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成都高新區召開2021年工作會議暨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動員大會宣佈,2020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400億元,以8.3%經濟增長率領跑全國,國家高新區綜合排名晉升,穩居全國高新區第一方陣。
面向「十四五」,成都高新區明確「加快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增長極、中西部創新驅動發展示範區、國家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加快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四個發展目標,以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全面統攬和系統謀劃各項工作,力爭到「十四五」末全區GDP達到4000億,全社會R&D 投入總額達到200 億元,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達到5%。
五大產業功能區加速成勢
「十三五」時期,成都高新區成為四川省首個經濟規模邁上2000億元台階的高科技園區,獨角獸企業培育實現「零」的突破達到5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2705家、較「十二五」末增長271%。聚集世界500強企業130家,較「十二五」末淨增31家。
產業結構由工業「一枝獨秀」轉變為工業、營利性服務業等「多極支撐」。規上電子信息工業企業數量較「十二五」末增長40%,形成從晶片、顯示屏、智能終端到網絡通信的完整產業生態圈。新經濟企業達10萬家,湧現出「王者榮耀」「哪吒」等現象級產品,文創產業增加值實現3倍增長。生物產業規模突破600億元,連續4年保持20%的增速,生物醫藥園區排名躍升至全國第3。未來科技城和交子公園金融商務區高位起步、蓄勢待發,培育「兩區一城」新的動力源。
「去年,面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我們在全國率先實現復工復產,一季度就實現逆勢正增長,全區保持無新增本土病例,奪取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過去一年,成都高新區在169家國家級高新區綜合排名中實現晉升,保持了高質量發展示範引領的良好勢頭,實現了「十三五」的圓滿收官。
據悉,2020年成都高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8.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07億元,同比增長3.5%;實現固定資產投資658.6億元,同比增長9.4%。
作為持續推動四川外貿增長的主要力量,成都高新區外貿進出口總額逆勢上揚達5078億元,成都高新綜保區進出口總額連續33個月位列全國第一。
過去一年,成都高新區簽約招引項目 156 個,創建區32年以來項目招引最好成績。建立科創板上市全生命周期培育體系,新增上市及過會企業8家,其中科創板4家,創歷史最高紀錄。新開辦中小學幼兒園21所、新增學位12810個,累計建設高品質人才公寓1.3萬套,功能複合、職住平衡、服務完善、宜業宜居的城市品質日益提升。
實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 力爭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00億元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成都高新區將錨定高質量發展導向和「四個發展目標」,力爭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00億元,增長8.5%;工業總產值實現6400億元;累計引進高層次人才數8萬人,高層次蓉歸派、海歸派、學院派、創客派「四派」創業人才1500人;有效期內的高新技術企業數3200家;新增世界500強企業數2家,確保開好局起好步。
作為成都產業發展主陣地,成都高新區還將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上持續發力。電子信息產業高位求進,力爭全年電子信息規上工業企業產值破4000億,同比增長超8%,並在晶片製造等重點領域取得新突破;生物產業持續提升總量,實現全區醫藥健康產業規模突破800億元;新經濟力爭全年規上5G與人工智能、大數據與網絡安全、網絡視聽與數字文創企業分別實現營收215、220、525億元。
此外,高品質建設城市消費新中心,交子公園商圈年底初具形態,推進馮家灣片區更新、中和「老碼頭」區域改造,加快特色街區、市井生活圈、錦江子街巷提升改造、芙蓉島公園等項目建設。推動高水平開放,推進中日(成都)地方發展合作示範區、新川創新科技園、中國-歐洲中心、中韓創新創業園等國別合作園區提質增效。厚植城市核心競爭力,在宜居宜業和營商環境等方面培育核心競爭優勢,匯聚起強大的人才資源和創新動能。全年新開工建設人才公寓24 萬平方米、4000 套,實現商品房成交面積139 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5%,推進基本公共服務設施「三年攻堅」行動,年底完工率達到90%。
邁入「十四五」新征程,成都高新區將重點解決空間、規模、產業三大結構問題,做好「一區五園」產業功能區發展規劃,策劃推動片區綜合開發,到2025年末全區GDP實現4000 億;優化市場主體結構,完善科創企業成長培育機制和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鏈條,突出質量效益導向,到「十四五」末,企業主體數量從15.4 萬戶提高到23 萬戶、全社會R&D 投入總額達到200 億元;加快構建全周期民生保障體系,持續提升生活成本競爭力和宜居品質,實現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不低於85%,基礎教育優質學校覆蓋率達到85%,新增三甲醫院3 家;構建內外連通的生態網絡,到「十四五」末,累計建成綠道500 公里、公園14 個。(記者 郭代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