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重慶)科學城是重慶科技創新的未來,是重慶高質量發展的未來。記者從重慶市政府新聞辦26日舉行的《關於支持西部(重慶)科學城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解讀新聞發佈會上獲悉,《意見》提出以「兩步走」建設科學城的目標,即到2025年,初步形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功能;到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
重慶市科技局一級巡視員陳軍表示,科學城自啓動建設以來,與時間賽跑、與形勢賽跑、與發展賽跑,取得了底色好、成色足、特色亮的建設成績,但科學城建設尚不足2年,所在的西部槽谷地帶仍處於低強度開發狀態,還面臨著財政基礎薄弱、基礎設施不全等諸多短板。在建設開局起步的關鍵時刻,專門出台政策,將為科學城建設進一步明確目標、釐清思路、給予支持,為科學城的高質量發展添「一把火」、加「一把力」。
五區共建提升創新力
據陳軍介紹,《意見》共24條,以「科學之城、創新高地」為科學城的總體定位;以「科學家的家、創業者的城」為發展願景。同時提出一個分兩步走的建設目標:第一個目標,到2025年,初步形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功能,創新集聚度、活躍度、開放度、貢獻度、輻射度持續提升,城市功能配套加快建設,全市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和新動力源功能顯著增強,開放程度和國際化水平中西部地區領先,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5%以上。
第二個目標,到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原創性成果持續湧現,創新資源集聚輻射能力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建成宜居宜業宜學宜游的現代化新城,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學城,引領重慶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為實現上述目標,《意見》結合重慶實際,充分借鑒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等其他國家級新區、高新區和先進科學城建設經驗提出了五個方面的支持舉措,即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建設以高新技術產業為重點的產業創新引領區、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品質生活宜居區、建設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的內陸開放示範區和建設成渝地區體制機制改革先行區,確保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扎實推進和取得實效。
向「智造重鎮」加速演進
據西部(重慶)科學城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左永祥介紹,為全力推進「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建設,科學城將著力在做好「科」「產」「城」三篇文章上下功夫,分別體現在增強科技創新引領性、夯實經濟發展支撐力、提升城市功能適配度上。
其中,「產」是科學城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撐。科學城將瞄准集成電路、汽車電子、生物醫藥、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軟件信息等賽道,發展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生命健康、綠色低碳及智能製造、高技術服務四大主導產業,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智能製造業作為四大主導產業之一對科學城的高質量發展起著重要作用。近年來,重慶搶抓數字經濟窗口機遇期,以堅定不移推動大數據智能化創新為主線,以智能製造和製造智能為主攻方向,以工業互聯網平台為關鍵支撐,推動重慶向「智造重鎮」加速演進。
截至2021年底,累計實施智能化改造項目4000多個,認定679個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兩化融合」發展總體水平達到60.7,位列全國第七,中西部第一。
對標一流突出「五個科技」
此次出台的《意見》中有哪些具有比較突破性的政策?在回答本報記者提問時陳軍說,本次出台的《意見》通過對標一流、學習先進,集成了最優的政策。在系統性、功能性的基礎上突出落實「五個科技」的針對性,主要亮點體現在綜合性科學中心建設、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激勵、人才培育和創新生態構建。
具體而言,在技術創新方面,在綜合運用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鼓勵建立研發準備金制度等政策的基礎上,通過設立公益性聯合基金、引導組建創新聯合體等舉措,探索科技成果許可給中小微企業的新機制等,推動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
在人才培育方面,對發展急需的頂尖人才及團隊,實行「一人(團隊)一策」;實施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專項,增加亟需領域的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和招生計劃。
據悉,為更好地聚才引才用才,科學城從去年就出台了「金鳳凰」人才支持政策,總計在住房保障、子女入學、職稱評定等17個方面提供了優質服務,僅就經費兌現這一項就超過5000萬元。(記者 陳爽)
頂圖:西部(重慶)科學城著力在「科」「產」「城」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