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由江西省水利學會主辦,江西省科學技術協會、江西省水利廳、江西省應急管理廳指導,江西省水文監測中心承辦的江西省水利學會2022學術年會暨贛鄱科普大講堂活動在江西南昌成功舉辦。本次學術年會以「水旱災害防禦提升,助力水利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圍繞鄱陽湖流域水旱防禦研究前沿技術開展學術交流,促進交叉學科、多領域的交流融合,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二十大精神,推動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邁出有力步伐。
本次論壇由江西省水利學會理事長楊丕龍主持開幕,江西省科協副主席蔡震峰、省水利廳兼省應急管理廳副廳長徐衛明、省水文監測中心主任方少文作致辭講話,同時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水安全研究院院長夏軍,江西省原副省長、南昌大學教授胡振鵬作論壇特邀報告。《水利學報》主編、國家減災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委員程曉陶,水利部防洪抗旱減災研究中心主任助理、抗旱管理與技術部主任屈艷萍,以及來自省水利廳、省應急管理廳、省水文監測中心、省水利科學院的專家代表共7人作專題報告。省鄱建辦黨委委員、副主任李海輝,省應急管理廳總工程師、二級巡視員李世勤,省水利科學院黨委書記、院長許新發等出席本次論壇。
2023年全國水利工作會議強調,各級水利部門要深刻認識、準確把握當前水利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從高質量發展要求、統籌發展和安全、極端天氣變化風險、防汛查漏補缺找出的問題等多層面去求發展、強意識、尋規律、增能力。
2022年6月下旬起,江西省遭遇史上罕見的極端幹旱,局地澇旱急轉、「汛期反枯」,對一些地區群眾飲水和農業生產造成影響,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糧食安全和產業經濟安全,引起了國內廣泛關註。面對罕見旱情,省防辦科學調度,有效應對,最大限度減輕了旱災損失,實現了大旱之年沒有大災。
蔡震峰在致辭中表示,江西省在大旱之年仍然取得了糧食總產量連續10年穩定在430億斤以上的成績,這些成績來之不易,借此機會,向長期奮鬥在水利科研一線的廣大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同時對省水利學會提出殷切希望,通過「引進來」「走出去」,加強與國內外更多學會的交流合作,進一步加強黨建引領、打造學會品牌。
徐衛明指出,本次大會聚集國內諸多防汛抗旱、水文方面的權威專家解讀本輪幹旱特點和應對措施,圍繞鄱陽湖水旱防禦研究前沿技術等開展學術分享交流,十分必要,非常及時,希望能將本次學術年會辦成一場理論與實踐充分論證、科技與科普兩翼齊飛的年會。
方少文以省水文在本輪極端幹旱全過程中所作工作創新及困難攻克經歷為引,強調討論研究如何應對日益頻繁的極端天氣事件,減少其帶來的破壞,是擺在大家面前的一道迫在眉睫的課題。
夏軍院士、胡振鵬教授分別作題為《2022年江西特大幹旱面對的幾個問題的思考與建議》《2022年特大幹旱對鄱陽湖濕地生態系統的影響》的特邀報告。
夏軍院士在報告中提出,2022年長江極端幹旱對鄱陽湖流域經濟社會帶來嚴峻影響,在應對長江極端水旱災害的科技創新、能力建設等,也提出了新的機遇與挑戰,需加強適應性水管理和應對措施,減少災害損失。應對水旱災害適應性管理,既要有鄱陽湖水利樞紐等工程措施,也要有預報預警、調度及保險和法規組成的非工程措施, 二者缺一不可。建議加強多學科聯合探索與研究、加強多部門協同創新與合作,提高認知和預測能力;提升應對水旱災害包括旱澇/澇旱急轉的綜合管理能力,推動江西和國家的防災減災和流域水系統安全的科學發展與進步。
胡振鵬教授在報告中表示,應對特大幹旱,建議通過建設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科學調控鄱陽湖枯水位、科學管理碟形湖,優化水庫調度,洪水資源化、提高蓄滿率,開辟地下水應急水源地,建立幹旱預報預警機製,多舉措提高水旱災害管理能力。
論壇舉辦前夕,參會專家、領導還前往鄱陽湖水文基地進行了為期2天的考察指導,幫助江西不斷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為全省水利水旱災害防禦提供更加堅實的安全保障。
此外在論壇上,舉行了2022年度贛鄱水利科學技術獎和江西省水利工程優質(贛鄱)獎兩大贛鄱獎頒獎典禮,全省13項水利科學技術項目、8個水利優質工程受封榮譽。同時本次4個贛鄱水利科技獎一等獎項目,也在論壇中作了精彩成果宣講。
同期活動「江西省水利先進技術(產品)推介會」亦於同日開展,推介會上展示了省水文監測中心、省水科院、省灌溉試驗中心站、省水投江河信息公司、山東歐標等多家單位的水利先進技術與儀器設備,同時集中展列了2021年至2022年江西省獲省科技進步獎、省標準創新貢獻獎、長江科技獎、贛鄱水利科技獎、省水利工程優質贛鄱獎等獎項的水利科技項目共30個。
本次論壇吸引了廣大從業者的高度關註,會場高朋滿座,座無虛席,線上同步直播。共220余人參加線下會議,線上直播參與量超9萬+人次。(郭美勤 王晚秋 余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