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05後」新生代開始崛起,全社會開始打量這一代即將躍上社會舞台的年輕人。這屆「05後」關注的是什麼?他們和此前的代際有什麼不同?8月5日在深圳巢美術館開幕的一場藝術展覽,為市民展現一個時代的標本。
充滿當代藝術感的家庭故事、對國際事件的人道主義思考、對地球生態的社會學觀察、從敦煌文化中尋找科技活化的可能性……17歲新銳藝術家李彬茜的首次個展《我們-李彬茜個人藝術作品展》,以雕塑、數字板繪、油畫等不同藝術形式,對親情友情、社會話題、文明傳承進行了一次深度思考,給現場觀展者帶來震撼。
據悉,該展覽由小燕畫院、國際小燕、巢美術館主辦,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協辦,李彬茜、張晉君聯合策展,將持續至8月17日結束。
05後新銳藝術家李彬茜個展在深圳開幕
20餘件作品涵蓋三大板塊
李彬茜2006年出生於深圳,從小受到父親和母親的藝術薰陶,自幼學習美術繪畫,現就讀於深圳外國語學校國際部。
此次展覽是李彬茜學生生涯四年的從藝記錄,展出的20餘件藝術作品分為三個板塊:對親情和友情的記錄,對社會話題的思考,對文明傳承的叩問。
李彬茜與其作品《一家人》《我和我的八個好朋友》
其中,《一家人》《我和我的八個好朋友》《彩虹的顏色》《三個朋友》等作品,用充滿寓意的當代主義風格,再現了李彬茜的家庭故事,以及賦予她豐沛情感支持的朋友圈。「我非常幸運,能夠在一個充滿愛和包容的家庭中成長。我還很幸運地結交了一群陪伴我很久的好朋友,他們出現在我童年和青春的每個角落,留下了美好的記憶。我想通過這個展覽記錄下我們曾經共同經歷的點點滴滴。」在創作過程中,李彬茜深刻體會到情感關係的重要性,這讓她的畫作充滿愛意,畫展主題「我們」也來源於此。
作品《排隊的人》
炭筆畫《排隊的人》、廢紙拼貼《牛和鯨》,則展現了李彬茜對社會話題的思考。其中,《排隊的人》由兩件大型炭筆畫拼接而成,總長10米,李彬茜從生活中最常見的排隊現象出發,試圖思考「排隊」這一心理隱喻背後的諸多社會問題。而《牛和鯨》則探討生態危機,「小時候跟家人到處旅行,並沒有意識到這些經歷的特殊性,直到我接觸了環境社會學,了解了人類對大自然造成的危害。如果人類一直這樣持續下去,那麼我對大自然的美好記憶是否再也無法出現在未來呢?」李彬茜談起創作這兩幅作品的初衷,她在敦煌遊歷時拍下了荒原上的牛,又對照着捕鯨的新聞圖片,用廢紙拼貼的形式創作了《牛和鯨》,所選用的材料本身也是對環保的一種呼喚。
《九色鹿》《五百強盜》《未來·敦煌》等作品,傳達了李彬茜對文明傳承的叩問。李彬茜重新解構這些中國神話故事,將科技元素與敦煌文化相結合,試圖用畫作來思考傳統文化的傳承、人類文明的終極叩問。
從「小我」到「大我」的時代標本
「從家庭關係到社會問題再到人類文明,李彬茜的作品有清晰的邏輯順序,這也是一個從『小我』到『大我』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畫展主題確定為『我們』而不是『我』,不但貼切,更像是『05後』新銳藝術家一次旗幟鮮明的出場。」本次展覽策展人之一、國際小燕畫院院長張晉君告訴記者,17歲正是從學校步入社會的分水嶺,李彬茜的思考也是一代人的思考。
在張晉君看來,深圳的「05後」思想更有主見、眼界更為開闊、認知更加多元、個性更為鮮明,他們出生、成長在一個信息爆炸、科技騰飛的時代,多元海量的信息,使得他們對於世界、同伴的包容度更高,看世界的角度更也更加多樣,相應地眼界視野自然更加開闊,認知發展也更加多元,思想也更有主見,從而呈現出更加鮮明的個性特點。
當天的展覽吸引了許多藝術愛好者到場,其中不乏專業的藝術家、評論家、策展人。
李彬茜作品《爸爸》《媽媽》
「真善美是藝術的永恆主題,我從展覽中看到了這些。」深圳市委宣傳部二級巡視員、著名儒家學者韓望喜對記者表示,李彬茜的畫作中充滿了愛,這樣的情感元素很少在這個年齡段的創作者身上見到,「愛神和美神都行走在人類心靈最柔軟的地方,最優秀的藝術家都在寫愛,寫愛的感受,繪畫的精神性及其價值正來源於此。」
本次畫展由小燕畫院、國際小燕、巢美術館共同主辦。小燕畫院40年來一直走在少兒美術教育的前端,努力為孩子帶來最好的教育方式,教學內容,創作思路,為此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如今為了更進一步突破教學內容而延伸出了小燕巢,從空間開始打造,更自主,更多元的氛圍;從內容開始豐富,加強探索意識,產品價值意識,創作深入意識。巢美術館是一座具備當代藝術徵集、收藏、陳列、研究和教育功能的,並具有學術性、前瞻性的全新文化機構,始終致力於策劃和創辦以青少年藝術、藝術家、藝術評鑑及藝術領域的原創主題藝術展覽館。(記者 王靜抒 圖片由受訪者供圖)
頂圖:李彬茜在展覽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