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特别报道

錕鋙®全骨科手術機器人登頂世界屋脊 完成近20例智能化膝關節置換手術

2023-07-25
来源:香港商報網

    「高原環境特殊,外科醫生很可能缺氧,但是機器人是不會缺氧的。在高原地區,關節疾病更加複雜、病情更重,機器人輔助手術可以更安全、更精準、更高效」,來自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關節中心主任張瑗剛剛在海拔近4000米藏區完成了近20例機器人輔助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7月22日,張主任在深圳舉辦的第九屆亞洲人工關節學會學術年會闡述了上述觀點,並現場分享了在高海拔地區進行機器人輔助手術的真實體驗。

1.jpg

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關節中心主任張瑗及其帶教團隊在進行機器人輔助膝關節置換手術

    全球海拔最高機器人膝關節置換手術

    7月初,張主任攜手錕鋙®髖膝一體機,在海拔近4000米的西藏日喀則的陸軍第九五三醫院完成了機器人輔助膝關節置換手術,創造了全球海拔最高、規模最大的機器人輔助關節置換手術紀錄。除此之外,「這場手術創下了多個區域記錄,其中一名患者為66歲的藏族女性,左膝於2018年接受了人工關節置換,當時是日喀則地區的第一例膝關節置換手術,這次右膝又接受了當地的第一例機器人輔助下的人工膝關節置換。」

2.jpg

張瑗主任團隊及日喀則的第一例機器人輔助人工膝關節置換患者及其家人

    截止目前,張主任已經攜手錕鋙®全骨科機器人幫助約20位藏區軍民完成關節置換手術,讓飽受關節疼痛的高原患者重拾健康。這類高端醫療器械在高海拔地區的成功運用,有效解決了高原地區軍地患者「大病要離藏,治療周期長,康復難保障」的難題,同時也讓藏族同胞足不出戶就享受到優質醫療資源。據了解,2023年6月,在昌都完成西藏第一台機器人輔助膝關節置換,7月在拉薩完成西藏第一台5G網絡會診的機器人輔助髖關節置換,而此前日喀則還沒有進行過機器人輔助手術。錕鋙®全骨科機器人的到來,創下了日喀則當地的第一例機器人輔助下的人工膝關節置換的壯舉,是西藏智能化關節手術歷史上的標誌性事件。

3.jpg

張主任及其帶教團隊幫助約20位藏區軍民完成機器人關節置換手術

    「他們的關節受損程度大都比較嚴重,手術難度較大(大部分都是超四級手術),再加上氣候、地理、手術團隊的原因,手術時間大大延長,有些甚至需要3個小時左右。但有了機器人的輔助,手術時間大大縮短,且手術成功率得以大幅度提高。」張主任強調,傳統膝關節置換術中器械參照和徒手操作帶來偏差的總體發生率約在20%至30%,這與患者治療滿意度和植入的關節假體生存率高低密切相關。而機器人輔助外科手術系統,具有臨床創傷小、併發症少、術後恢復快等優勢,是一種更加前沿、科學、有望降低風險的醫療選擇。

4.jpg

錕鋙®機器人協助膝關節置換手術

    「更適合國內醫生使用習慣的手術機器人」

    這是「精準化技術助力高原人民關節健康」骨關節病健康巡診活動,在張主任及元化智能工程師的協助下,錕鋙®全骨科機器人推入日喀則的陸軍第九五三醫院安裝調試,裝機完成後,對該院的藏族主任米瑪扎西等進行了規範化的術前專業培訓,通過手術實操、學術研討的方式提升智能化骨科的能力,助力藏區骨科診療水平的提升。

    談及使用手術機器人的體驗,張主任說:「我認為錕鋙®是目前國內手術機器人里更符合中國關節醫生的手術思維和習慣、更多考慮到國人個體的解剖發育特徵及個性化外科重建特點的機器,對中國醫生來說是更得心應手的。設計欠佳的機器人需要很長時間的學習曲線,醫生至少需要20-30台手術才能上手,而來自日喀則陸軍第九五三醫院的米瑪扎西團隊,大概做了5-6台手術就得心應手了;當他做到第10台手術時,病人第二天就可以下床,術後表現非常好,效果立竿見影。」

5.jpg

    「在以往,我們只能做開放式的傳統手術,手術切口大,創傷也大,出血也多,術後還有可能會出現一些併發症,最主要是患者術後恢復時間至少需要一到兩個月。」 陸軍第九五三醫院的主任米瑪扎西表示,「在智能骨科機器人輔助下實施的手術,患者術後一天就可以下地活動,三到四天就可以出院,對於提升手術精確度,促進患者術後康復有着明顯優勢。」

    機器人手術的應運而生,對於關節外科而言是一種變革性的技術,不僅大大縮短了醫生的培養周期,而且能夠幫助醫生標準化、精確化地完成每例手術,以更小的創傷給患者帶來更快速的康復。此次造福高原人民的骨科機器人——錕鋙®全骨科手術機器人來自元化智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簡稱「元化智能」)——是首批國產自主研發的髖膝關節置換一體機,在骨科手術機器人領域發揮着創新引領的帶頭作用。

    作為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骨科手術機器人研發和生產廠家,元化智能自成立以來,定位於高端專科智能醫療裝備的創新研發和精密智造,積極發揮「智慧骨科」的效能,引領骨科手術向微創化、數字化和標準化方向發展,提升智能骨科診療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記者 蘭鈞然 通訊員 談媛)

[责任编辑:林梓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