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設新重慶,重慶市政協港澳委員暢談新打算。今年重慶兩會期間,三位重慶市政協港澳委員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明確表示,重慶是中國西部最具投資潛力城市,投資機會眾多,重慶傾力打造最優營商環境,正不斷激發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投資重慶、幹事創業的熱情和信心。
李經緯:重慶理文已成為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重要客戶之一
建議增強西部陸海新通道引力
「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的堅定參與者、長期受益者和突出貢獻者,重慶理文將積極主動服務國家戰略,為新時代新征程新重慶建設貢獻力量。」重慶市政協港澳委員、香港理文造紙有限公司董事李經緯表示,看好重慶發展潛力,香港理文於2006年在重慶市永川區設立重慶理文造紙有限公司,累計投資120億元,從18年前一家生產包裝紙的造紙廠,成長為占地約4000畝、員工達6000多名、造紙產業鏈全覆蓋的大型企業,其背後,得益於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建設和重慶黨政鼎力支持。
對重慶理文而言,物流效率就是競爭力、財富和機遇。據測算,西部陸海新通道實際物流成本與江海聯運基本持平,但運輸時間節約15天以上,每年可節約財務成本約100萬元。目前,重慶理文經西部陸海新通道進口貨物累計突破10000標箱、內貿貨物累計突破3700標箱。重慶理文已成為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重要客戶之一,2023年外貿貨運量排名第一。
「重慶理文作為外來投資企業,我們真切感受到重慶市委市政府的關心和幫助。」李經緯說,前不久,公司增資擴產方面遇到小難題,重慶市政府在了解公司發展需求後,以最快速度和最優質服務解決了這一問題,公司增資擴產項目順利落地。李經緯透露,今年,香港理文將在重慶追加投資16億美元,建設年產200萬噸綠色新材料生產及全球研發中心項目。項目建成投產後,重慶理文將實現年產值約200億元,全產業鏈就業超5萬人。
投資重慶,實現共贏。李經緯認為,西部陸海新通道釋放的潛力無限,希望有更多企業能投入其中、共享新商機。為此,他建議,打通西部陸海新通道的水運港區與鐵路網「最後一公里」,提高運輸效率,增強西部陸海新通道吸引力。
黃浩誠:冀望兩個「美食之都」擦出合作新「火花」
冀望聯手提升發展軟實力
2024年是現代化新重慶建設從全面部署到縱深推進的重要一年,也是重慶市政協港澳委員、CSC Collective餐飲集團副主席兼行政總裁黃浩誠準備「加碼」重慶市場,探尋渝港合作新機遇的一年。黃浩誠透露,今年4月左右,自己將帶領香港知名餐飲行業團體赴重慶考察,冀望兩個「美食之都」擦出合作新「火花」。
美食是交流的先遣使,能以最接地氣的方式帶動消費、貿易和民心相通。黃浩誠告訴記者,重慶美食資源豐富,香港擁有創意美食和國際化推廣方面的豐富經驗,兩地「以食為媒」,不僅可助力重慶美食創意品質提升,更能助推重慶美食向海內外推廣。比如打造重慶「蘭桂坊」,創設消費場景爆品,讓「巴渝風」增添「國際範」。
「重慶向外宣傳推廣需從自身亮點下功夫,以做好『頭啖湯』的精神塑造獨樹一幟的城市形象。」黃浩誠說,「8d魔幻地形」、「中國橋都」、陪都歷史等獨特文化底蘊都是重慶對外宣傳推介的「金字招牌」,應結合這些獨有元素,深入挖掘其文化價值潛力,持續推動更多巴渝特色文化IP「出圈」。
現代化新重慶建設,人才是基礎性支撐、戰略性資源。黃浩誠表示,香港雖有較充足的國際人才儲備,卻未能有效引進至內地,香港青年到內地就業、創業面臨一些難題挑戰。他建議,打通香港和重慶兩地的職業資格認證壁壘,早日做到「互認」。此外,為便利外地企業赴渝投資興業,重慶可借鑒香港經濟分析及方便營商處的惠企服務經驗,設立「重慶政府一站通」平臺,為企業商業登記、牌照辦理等方面提供「一站式發牌服務」。
鄧雅文:網紅重慶可望成為普通香港青年創業的新機遇
讓兩地年輕人新媒體拓新天地
重慶網紅產業發展如火如荼,其成功經驗值得香港學習,香港青年可以此為創業切入口,投身內地「網紅經濟」、「電商經濟」浪潮,共享時代紅利。重慶市政協港澳委員、香港溥澍資本創始人鄧雅文看好港青赴渝投身新媒體行業,拓展事業發展新天地。
她說,香港經濟結構相對比較單一,近年來港青本地就業機會減少,當前重慶網紅產業發展迅猛、活力十足,其成熟的互聯網運營模式可為港青創新創業提供學習經驗,讓他們得以在新媒體時代找到自己的「人生賽道」。
「重慶是我的家鄉,希望能夠為渝港兩地交往貢獻力量。」鄧雅文表示,計劃在渝成立網紅文化產業公司,積極鏈接渝港兩地「網紅」資源,讓兩地年輕人在新媒體潮流文化中,架起溝通橋梁。
其中包括,打造香港「網紅」為重慶宣傳推介。鄧雅文說,重慶文旅資源豐富,例如,擁有「世界自然遺產」、「國家5A級景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三塊金字招牌的重慶武隆、擁有三峽最美紅葉的重慶巫山等,讓港青以「網紅」身份賦能重慶文旅出海,為重慶文旅經濟註入「港」活力。
新媒體下的網紅經濟逐漸成為普通香港青年創業的新機遇。鄧雅文建議,由香港政府、重慶政府牽頭成立渝港網紅行業協會,為兩地青年人提供創新創業扶持,亦更好規範網紅行業持續健康發展。(記者 童文武 陳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