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特别报道

測繪專家聚深探討「大國重器之匠心:測量工匠的創新與實踐」

2024-11-06
来源:香港商報網

    11月5日,2024「測繪大講堂」第五期在深圳大學粵海校區校友廣場舉辦。本期大講堂以「大國重器之匠心:測量工匠的創新與實踐」為主題,深圳大學黨委書記、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李清泉等四位測繪領域專家先後作專家報告,並圍繞精密工程測量在服務大國重器方面還有哪些「卡脖子」難點等話題展開探討。

    與會專家指出,目前我國在服務高速鐵路、高原鐵路橋梁建設運維、太空極端環境下的儀器運行、測量儀器的精密度等方面,仍有許多需要攻克的難點,需以項目為導向,通過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來提升工程測量的水平。

WechatIMG1465.jpeg

    深圳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院長崔宏志在致辭中表示,深圳大學不斷深化科研體制改革,近年來科研能力飛速提升,各項指標不斷取得重大突破,科研項目、經費、成果均大幅提升。測繪科學與技術學科是深圳大學重點發展方向,緊密圍繞國家戰略需求,科研成果顯著,在基礎設施安全運維方面,創新了動態精密工程測量理論和技術體系,發明研製了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測量裝備;在智慧城市建設方面,構建了虛擬城市環境建模技術體系,研發了智慧城市空間數字平台。他簡要介紹深圳大學測繪學科近年來主持的重點項目和所獲榮譽,並表示,深圳大學作為本次講堂的舉辦單位,始終致力於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創新能力的專業人才。工程測量的每一次進步,離不開那些默默奉獻的測量工匠,也離不開每一位懷揣夢想、刻苦學習的莘莘學子。他希望同學們以前輩為榜樣,秉承求真務實的態度,不斷提升自我,為國家的工程測量事業貢獻力量。

    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中國測繪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紹傑在致辭中表示,「測繪大講堂」自成立以來,一直秉承着跟蹤熱點時事、推送前沿技術、展示最新產品、傳播社會文化、弘揚社會精神的宗旨,為廣大測繪科技工作者搭建了高水準的學術交流平台,受到了社會地理、信息行業及諸多跨界領域科技工作者的廣泛關注。他希望藉此論壇號召廣大測繪科技工作者與廣大青年走技能報國之路,堅守匠心,提升創新與實踐能力,快速適應新時代產業變革和創新創造的新要求。

WechatIMG1466.jpeg

深圳大學黨委書記、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李清泉

    李清泉作題為「外海深水沉管隧道管節安裝定位關鍵技術」的報告。他指出,沉管隧道採用工廠預製管節、安裝船浮運、現場沉放對接的施工工藝,是跨江海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管節水下安裝對接是沉管隧道施工的核心環節,對接精度要求極高。當前,國內外均採用在管節艏艉安裝高於水面的衛星測量塔,將水下定位轉為水上定位,配合水下潛水員定位。隨着國家開發海洋戰略推進,海洋工程正向遠海岸、大水深和無人化發展。水深增加導致測量塔變形增大,與管節變形的耦合進一步增大定位誤差,現有方法無法滿足未來更大水深沉管隧道建設需求。針對上述挑戰,李清泉提出浮運衛星定位、沉放聲學定位和對接光學定位的分級定位策略,利用聲學作用距離大和光學測量精度高的特點,聲學引導光學對接,實現大水深管節安裝精密定位,未來將能應用於深水重力碼頭安裝、水下基床整平、水下機器人定位、潛航器對接與回收等領域。

    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究員邸凱昌作題為「行星測繪遙感:服務重大任務 助力科學發現」的報告。他簡要回顧我國月球和火星探測任務歷程,分析行星測繪遙感技術的應用需求與挑戰,重點介紹行星測繪遙感技術在嫦娥四號、五號、六號探月任務和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中的工程應用和科學應用,包括着陸區製圖與精細選址、着陸點精確定位、巡視器環境感知與導航定位、着陸區地形演化分析、礦物反演、撞擊坑等典型地貌分析、月球新年代函數模型構建等,最後簡要探討行星測繪遙感技術的發展方向。

    南方測繪集團董事、常務副總裁繆小林在《聚力高端裝備發展,驅動高質量轉型升級》報告中以典型的行業應用案例和南方測繪的轉型升級實踐,展現測繪地信裝備的升級和跨界融合發展的成果。

    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原副院長兼總測量師、全國首批「工程測量工匠」林鴻在《超高層建築的施工監測技術——以廣州東、西塔為例》報告中以廣州東塔、西塔為例,探討超高層建築施工監測的技術標準、監測內容和技術要求。(記者 林麗青 通訊員 戴睿霖 孔浩宇)

[责任编辑:严燕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