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 授予兩名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

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 授予兩名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

責任編輯:徐麒釗 2020-10-12 18:07:03 來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當地時間10月12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戈蘭·漢松宣佈,將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保羅·米爾格羅姆(Paul R.Milgrom)和羅伯特·威爾遜(Robert B.Wilson),以表彰他們在「用於改進拍賣理論和新拍賣形式」方面作出的貢獻,兩位獲獎者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

 目前,兩獲獎者都任職於美國斯坦福大學,而且還有師生關係。83歲的威爾遜擅長領域為管理學和商業經濟學,對於競標者傾向提出低於自己評估最佳的價格,他解析是因競標者擔心開出的價格高於公共價值,這也是他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原因。72歲的米爾格龍則制定了更通用的拍賣理論,能因不同競標者而評估公共價值和私人價值,他亦因此抱得殊榮;其博士論文指導教授正是威爾遜。

 剖析拍賣背後的秘密

 米爾格龍和威爾遜的發現使世界各地的賣方、買方和納稅人受益。人們總是把東西賣給出價最高的人,或者從出價最低的人手中購買。如今,每天都有價值天文數字的物品在拍賣會上易手,不僅有家庭用品、藝術品和古董,還有證券、礦產和能源。公共採購也可以以拍賣的方式進行。

 為此,威爾遜提出了「共同價值」拍賣理論。拍賣前,商品價值雖不確定,但實際最終每個人都一樣,例如礦石與通訊頻譜等。威爾遜展示出為何理性的競標者會傾向將競標價格設定在共同價值的最佳估值之下,以避免身陷贏者詛咒,即在競標中付出過多,即使勝出競標而實質輸掉。

 而米爾格龍則提出除了共同價值以外還有「私人價值」,即不同競標者對商品的價值估算。米爾格龍分析了多種不同拍賣形式中的出價策略,展示當競標者互相得悉對方的私人價值,會傾向讓最終競標價格提升,增加賣方的收益。

 隨着時間的推移,社會給用戶分配了越來越複雜的物品,比如無線電頻率。作為回應,米爾格龍和威爾遜發明了同時拍賣許多相互關聯物品的新方式,代表賣家的動機是廣泛的社會利益,而不是最大的收入。1994年,美國當局首次使用其中一種拍賣方式向電信運營商出售無線電頻率。此後,許多其他國家也紛紛效仿。

 諾貝爾獎委員會稱,「今年的經濟科學獲獎者從基礎理論開始,後來將他們的成果應用於實際,並在全球範圍內傳播。他們的發現對社會大有裨益。」

 2020年諾獎收官

 昨日公布的經濟學獎為2020年諾貝爾頒獎季畫下句點。

 1969至2019年的50年期間,諾貝爾經濟學獎已經授予84位經濟學家,其中近六成經濟學家來自美國,還有近一成多經濟學家的雙重國籍中涵蓋美國國籍。因此,諾貝爾經濟學獎常常被吐槽為「盎格魯‧撒克遜人的經濟學獎」。

責任編輯:徐麒釗 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 授予兩名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