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青龍偃月刀,忠義勇武的文化象徵

青龍偃月刀,忠義勇武的文化象徵

責任編輯:朱劍明 2020-11-18 09:25:24 來源:香港商報網

 中國民間有句俗語「關公面前耍大刀」,以此形容人的不自量力。

 關公大刀,名喚青龍偃月刀,又名冷艷鋸,「冷」是指刀刃發出的凜凜寒光;「艷」是指刀身在光照反射下呈現出的鮮麗光澤;「鋸」則指刀背的歧刃如鋸齒。

 青龍偃月刀造型優雅,刀勢沉重,用在威武雄壯的關公手上,更是如虎添翼,盡顯青龍偃月刀的磅礴大氣。青龍偃月刀是具有靈魂屬性的神器,它會尋找自己的主人,從而讓自己的威力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關於青龍偃月刀的來歷,民間還流傳着一段「青龍報恩」的優美傳說:關公年輕時曾救助過一條青龍,青龍為了報恩,在鐵匠鑄刀久鑄不成時,縱身投入火爐,成為青龍偃月刀的器靈。青龍從此附身寶刀之上,追隨關公南征北討,為關公叱吒風雲立下汗馬功勞。

 關公提青龍刀,騎赤兔馬,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醜,過五關斬六將,戰黃忠斬龐德,單刀赴會,勇冠三軍,威震華夏,青龍偃月刀將關公的武力值發揮的淋漓盡致。青龍偃月刀也因此成為關公形象的重要辨識標誌之一。

 青龍偃月刀的雛形最早出現於唐代,據傳唐代畫聖吳道子就曾創作過關公持刀的畫像,懸掛於北京正陽門關帝廟,天子庶民紛紛來此廟拈香祭拜,祈求平安吉祥,和樂安順。

 北宋《武經總要》中已有掩(偃)月刀的明確記載和圖像。1909年,在西夏黑水城遺址一古塔中,發現了宋金時代的中國版畫《義勇武安王位》,畫像中關公正襟危坐,右側武士手執大刀,與《武經總要》描繪的「偃月刀」圖像基本一致,刀柄與刀刃銜接處,已有獸頭吞口裝飾,與「龍口吞」標識十分接近。

 一代名將,南宋中興之臣岳飛,也曾畫過身披甲胄、橫馬持刀的關公武將形象,今存於龍門文物研究所。

 說明,早在《三國演義》成書之前,宋元之時,青龍偃月刀的形象已經發展成熟,接近定型。

 元代戲劇大師關漢卿在《關大王獨赴單刀會》中描寫關公「髯長一尺八,面如掙棗紅,青龍偃月刀,九九八十斤」,為「青龍偃月刀」名稱的確立,提供了最早出處。

 此後,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創作的《三國志通俗演義》沿用了這一名稱,亦稱「青龍偃月刀」,清初評論家毛倫、毛宗崗父子修訂《三國演義》時,對「青龍偃月刀」極盡頌揚和讚美之辭。

 「青龍偃月刀」威名由此沿用至今,在中國民間流傳的英雄故事中,青龍偃月刀儼然代表關公成了忠義勇武的文化象徵。

 《唐末藩鎮演義》中,後唐王朝奠基人李克用有心要平唐亂,閒時仿着關夫子青龍偃月刀的式樣,打了一口,名曰定唐。

 明代王同軌筆記小說《耳談》中,明代天啟初年,徐必達以右僉都禦史督操江軍,此時年七十二歲,帶鐵關王刀一把,重七十三斤。十三日操練水兵,只有家兵四人能舞此刀,其餘數萬人皆不能舉。

 後世演義小說中出現的關公後裔,不僅外貌似關公,且武器往往都是青龍偃月刀。

 南宋龔開在《宋江三十六人贊》中寫:「大刀關勝,豈雲長孫?雲長義勇,汝其後昆!」說明宋代時,大刀已經成為關勝最典型的形象特徵。

 《水滸傳》中的大刀關勝,就是據此形象塑造而來。書中描寫關勝,長相似先祖關公,使青龍偃月刀,有萬夫不當之勇,熟讀兵書,深通武藝,在梁山好漢中排名第五,位居馬軍五虎將第一位,上應天勇星。

 《說岳全傳》中,關勝之子關鈴,是岳飛之子岳雲的結義兄弟,外貌繼承了祖上基因,使青龍偃月刀,跟其舅父陳葵學得父親大刀關勝的刀法,剛出場便與岳雲大戰不分勝負。後隨岳雷掃北時立下赫赫戰功。

 明清時期,青龍偃月刀成為武舉人演練的必修器械。明朝武狀元殿試關公刀標準重量是120斤,明末猛將盧象升用的關公大刀是136斤。清朝最後一個武狀元張三甲所用大刀為180斤,而光緒十八年武狀元卞賡殿試時舞動的大刀重360斤,為殿試刀中的最高級別,被光緒欽點武狀元,賞戴花翎,授一等侍衛,巡守神武門。(弘揚關帝文化 彭允好)

責任編輯:朱劍明 青龍偃月刀,忠義勇武的文化象徵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