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會成於一個「商」字,本身是不同商人組織有序化的過程。時過境遷,有事商量,無事走形式卻成為許多商會之「傷」。香港南區工商業聯合總會主席吳承海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感慨道:「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商會只有不斷自我革新,才能更好適應新時代。」在他的帶領下,該會做到會員結構年輕化,推動青年及文化交流工作,同時服務社區,回饋社會。他希望未來能把握大灣區的發展機遇,帶領會員拓展商機。
吳承海認為港商應把握大灣區的投資機遇。
;
致力會員結構年輕化
香港南區工商業聯合總會成立於2011年,由廖漢輝創辦,已換屆五次。其宗旨是促進工商界的團結互助,維護工商界的合法權益,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務;推動青年創業,並加強香港與海內外華商的溝通和聯繫。
吳承海於2017年擔任香港南區工商業聯合總會主席,他上任後致力成員的年輕化。他說:「過去一些商會的骨幹都維持在同一世代,大家退休後便不再活動。商會要發展,一定要吸收年輕人,這樣做事更有幹勁,商會才有活力。」在吳承海的帶領下,該會做到會員結構年輕化,會董平均年齡現已從過去50多歲降至40歲左右。
服務社區回饋社會
談到社區服務,吳承海介紹說,南區工商業聯合總會的根在南區,對於許多老街坊心懷感激,希望為社區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針對老年人的健康問題,該會特別策劃「健康服務日」活動,運用中、西醫人際資源,免費為老年人檢查牙齒、三高,提供治療建議等。該活動經過6年的舉辦,每次能惠及500多人,廣受當地好評;另外,該會還舉辦「本地遊」,組織街坊到石澳、薄扶林等,豐富他們的生活。
新冠疫情驟然殺到,給全世界造成巨大損失。年初,內地醫療物資緊缺,身為佛山市政協委員的吳承海義不容辭,通過自己的業務關係從國外尋找醫療資源。由於和歐洲時差8個小時,他那段時間完全是日夜顛倒。幾番波折後,終於從斯洛文尼亞聯繫到醫療供應商,購買到一批醫用保護服並捐贈當地醫院。
今年5月,香港第二波疫情爆發,許多社會活動難以開展。幸好此時內地工廠陸續恢復生產,這讓吳承海獲得了一些口罩。該會不惜以高成本向香港仔、鴨洲等地區派送口罩,前後4次總數達20多萬個。經過半年多的堅持,社區街坊終於不用再為口罩短缺擔憂。他欣慰地說:「在抗疫中我們聯會也為社區出了一分力,盡了一點責任。」
香港南區工商業總會在當地社區舉辦「健康服務日」活動。
幫助年輕人追夢
南區工商業聯合總會上月底贊助由青年指揮家李楠舉辦的「大灣區管弦樂團慈善音樂會暨成立音樂會」。吳承海表示,今次合作源於一次機緣巧合。他與李楠是在北京的一次活動中認識。「我們之前和浸會大學有過交流,恰好她是浸會畢業,於是相談甚歡。」很快吳承海就發現,李楠身上有當代年輕人少有的韌勁。「大部分人做事,總是精打細算,一旦有什麼風險,可能就不會選擇去做,就算做到一半也容易放棄。而她卻敢想敢拼,韌性十足。」他表示,以後會多加支持此類活動,因為這可以促進香港和內地間的文化交流。「音樂是勝於語言的溝通方式,在香港做文化很不容易,譬如許多活動場地都要提前一年預約。如果我們有能力,希望可以真正幫助有夢想的年輕人,拉近兩地青年的距離。」
把握大灣區投資機遇
2020年注定是不平靜的一年,中美關係持續緊張,香港國安法落實,讓西方唱衰香港前景的聲音從未停止。對此,吳承海有自己的見解,他認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物流中心,擁有低稅制、資金自由流通、人才及資訊自由流動等優勢,無人能及,「港商作為國際中介人,可以為內地和國際的貿易起到橋樑作用。我個人比較早便投資大灣區,有這方面經驗,韓國政府2019年特邀我到水源市,向那裏200多家中小企業分享投資心得;另外,佛山市政府亦多次邀請我與商會成員到當地市場開拓業務,還願意給予我們優惠政策。」他認為,目前國際局勢風雲變幻,加上疫情持續,都為經濟前景蒙上陰影。他認為,對港商而言,未來一定要開拓具潛力的內地市場,該會將帶領會員北上發展,特別是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的投資機遇。他透露,自己亦將到廣東投資醫療相關的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