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訊】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經監測分析,北京時間2021年5月9日10時24分,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末級殘骸已再入大氣層,落區位於東經72.47°,北緯2.5°周邊海域,絕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氣層過程中燒蝕銷毀。多國專家認為,這次火箭殘骸墜落帶來的安全風險很低。
而路透社根據中方公布的上述火箭殘骸墜落位置,對照海圖後判斷,是在馬爾代夫西南方外海。
絕大部分器件燒蝕銷毀
中國外交部日前就中國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重返大氣層問題做出回應時表示,火箭末級再入大氣層燒蝕銷毀,這是國際的通行做法。中方高度關注火箭末級再入大氣層的情況。
據了解,該型火箭採用特殊的技術設計,絕大部分器件將在再入過程中燒蝕銷毀,對航空活動及地面造成危害的概率極低。
國際航天學會太空垃圾委員會主席克里斯托弗·博納爾表示,一般來說,太空垃圾首先燒毀,然後通常落入海洋里。地球表面只有約3%是人口稠密的地區。即使長五B火箭末級殘骸非常大,如果它在進入大氣層時充分燒毀,危險就會減少。
英國《衛報》網站6日報道援引歐洲航天局太空碎片辦公室負責人霍爾格·克拉格的話說,這次(火箭殘骸墜落地球)涉及的質量比較大,但也不會讓每年的相關風險狀況改變太大。
巴西最著名的網絡科普頻道施瓦薩的創始人施瓦薩說,長五B火箭末級殘骸在墜落過程中首先會在通過大氣層時劇烈摩擦、燃燒並分解,真正掉落到地表的部分已經很少,通常也是掉落在無人居住的地方。
4月29日,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將空間站天和核心艙送入預定軌道。該任務的成功,標誌?中國空間站在軌組裝建造全面展開。
美歐以军事目的預測落點
此前,美軍、歐盟等機構密切關注並預測火箭殘骸重返大氣層的時間和地點。中國專家認為,這樣的跟蹤和預測顯然具有一定軍事目的。
空氣動力學家、航天技術專家黃志澄對《環球時報》表示,雖然這次火箭的末級不是一個真實的導彈,但對其飛行軌跡和再入大氣層性能參數的預測,也可作為他們對預測真實導彈彈頭再入大氣層參數的演習。這種預測對精確反導是有很好的參考價值的。
軍事專家宋忠平亦贊同預測火箭殘骸的時間和落點有一定的軍事意義,是對各個國家航天系統的一種考驗。不過宋忠平認為,「火箭殘骸和末端導彈彈頭有所區別,末端導彈彈頭具備一定的機動變軌能力和抗打擊能力;而火箭殘骸已失去控制能力,相當於一個高速墜入地球的人造天體,不具備機動、變軌和其他能力。」
對於外媒炒作渲染長五B殘骸在太空「翻滾?失去控制」的樣子,彷彿這個龐然大物比美國等發射的火箭殘骸有更高概率擊中人口稠密區,中國航天專家指出,火箭殘骸的落點都是經過計算的,與此同時,迄今也沒有火箭殘骸的墜落過程完全受控的情況。現在也沒有證據可以表明美國的火箭殘骸比中國的火箭殘骸有落點受控的大幅提高。今年3月,美國一枚火箭的殘骸落到了本國的一處農場,是迄今為止火箭殘骸最接近造成傷害的例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