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中國祈福文化中的勸善思想

中國祈福文化中的勸善思想

責任編輯:謝燁挺 2021-07-19 01:37:44 來源:香港商報網

 中國人有祈福、求福、迎福、納福的文化傳統,在中國人的思想意識裏,「福」是吉祥、美好的文化符號,是中國人精神世界的終極追求。

 中國自從有文字以來,就有了「福」的象形文字。神話傳說,黃帝命史官倉頡造字,倉頡「窮天地之變,仰視奎星圜曲之勢,俯察魚文鳥羽,山川指掌,而創文字」,開啟了中華文明的新紀元。在這批中國最古老的文字中,其中就有「福」字。

 古人造字,講究生動形象,指事會意,各有內涵。甲骨文中,「福」字左邊「示」為祭壇象形,右邊「酉」字為酒跡象形,本意為祭祀者兩手捧酒罎,向神明獻祭,祈求神明保佑、賜下祥瑞、富足安康。

 隨着字形演變,西周時金文「福」字右邊寫作「畐」,「畐」作聲旁,有「滿」的意思,代表富餘、充盈,與「富」字同源,並沿用至今。

 「福」字寄寓了中華民眾對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嚮往,幾千年來,中國人把一切美好的事物、祈望、感受,統統歸結為福。人們把好運氣稱為「福運」,把帶來好運的人稱為「福星」,把帶來好運的地方稱為「福地」,把積善有餘慶之家稱為「福門」,把前程遠大的人的相貌稱為「福相」,把總能逢凶化吉的人稱為「福將」,把獲得美好生活的機緣稱為「福分」;人們把吃到好的食物稱為「口福」,聽到好的資訊稱為「耳福」,看到好的景物稱為「眼福」,交到好的異性稱為「艷福」,體驗到好的感受稱為「幸福」……

 《禮記》云:「福者,備也。備者,百順之名也。」《韓非子》云:「全壽富貴之謂福。」《尚書· 洪範》云:「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福」字已經融入中國人的血液裏,積澱在中國人的骨髓裏,形成了一種根深蒂固的獨特民俗文化——福文化。

 民間廣為流傳的福神,是道教「三官大帝」中的「天官」:上元一品九炁賜福天官元陽大帝紫微帝君。道經稱: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民間年畫中的天官面容慈祥、五綹長鬚,頭戴官帽,蟒袍玉帶,其左手拿玉如意,右手打開一長幅,上寫「天官賜福」。

 明朝以後,民間把福星與祿星、壽星二星合起來祭祀,稱福、祿、壽「三星高照」,後世又加入「財神、喜神」合祀,稱福、祿、壽、財、喜「五福臨門」。人們喜聞樂見、寓意吉祥的成語,如:洪福齊天、福至心靈、福如東海、福祿雙全、福壽綿綿、福壽康寧、洞天福地等,都表達了人們崇尚福、喜愛福、追求福的普遍心理。

 在傳統文化中,「福」的本義是祈求神明,獲得神明保佑相助。西漢許慎所著《說文》中說:「福,佑也。」「佑,助也。」人的祈福活動就是人祈求神明相助的過程。人所獲得的福報,也是人心向善、行善、積德修來的結果。

 《太上感應篇》說:「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故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

 福報,不會憑空產生,禍福皆有因,沒有無善因之善果,也沒有無惡因之惡果。人要獲得吉祥如意、幸福美滿的福報,必須要通過修身養德、行善積福的善因才能實現。

 所謂敬神如神在,天道無親,常與善人。人的福禍吉凶與人的善惡行為密切相關,行善必得福報,行惡必遭災禍。

 關帝在《覺世真經》中說:「一切善事,信心奉行;人雖不見,神已早聞;加福增壽,添子益孫,災消病減,禍患不侵,人物咸寧,吉星照臨。」「求子得子,求壽得壽,富貴功名,皆能有成,凡有所祈,如意而獲,萬禍雪消,千祥雲集。諸如此福,惟善可致。」

 中國人祈福、求福的民俗文化傳統,歸根結底,也是一場勸善止惡、道德教化的心靈洗禮。唐玄宗李隆基說:「事天地能明察,則神感至誠而降福佑。」積福在於行善,行善在於發心。祈福、求福,禱告神明,需要誠心敬意,更需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樣才能轉禍為福,久久必獲吉慶。

 弘揚關帝文化  彭允好

責任編輯:謝燁挺 中國祈福文化中的勸善思想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