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山路中全神貫注。陳溢晃提供圖片
近年野外旅行遠足意外常發生,導致非死即傷,其因由何在?有必要談談其前因後果。
輕視野外遠足活動
近數十年來香港境內旅行活動日漸受市民熱愛,特別最近的一年,這現象不能不說受疫症及傳媒所影響。
事實上,境內旅行及遠足活動早在三十年代已為旅行愛好者及有關團體極力鼓吹及推廣。香港地雖說是彈丸之地,要真正了解及通行也許要花數十年(逢假日)歲月,且進行各種形式的參與,例如徒步遠足、攀澗遠足、綑邊遠足、考古探舊、尋風問俗等等。
每一項專題形式均要擁有豐富野外技巧及知識,才能愉快安全地完成旅程,否則一般玩玩吓的旅遊活動,不但得不到野外活動樂趣,更分分鐘陷入危機甚或生命受到威脅及喪失,最近多宗野外發生的事件可證明,特別郊遊大忌——獨自前往。
浮山碎石切莫急行。
自信「爆棚」乏危機意識
每當郊遊者發生意外,大多數為獨自或拍拖式組合,當局亦甚為重視郊遊旅行者自身安全,不斷地在大眾傳媒提醒郊遊者別單獨活動,或幾位即興毫無行山意識及裝備下奔向郊野,甚或無視時間早晚,筆者常領隊回程(下午4、5點)時卻遇上剛上山的男女或小組,談笑風生、身無長物走向山野,惟相顧苦笑、問都無謂。
陳溢晃倡慎用直升機,免耽誤真正需要者。圖為2017 年飛行服務隊直升機在飛鵝山救起傷者。資料圖片
其後報章便報道有關人士行山迷途或遭意外。曾有含淚笑話,個別郊遊人士因沒機會乘直升機,竟然於野外製造機會而踏上直升機,他沒想到,恰有真正需要救援者(直升機援助有限),那就耽誤真正需要者會鬧出人命。任何大自然中活動,當以曾修習有關課程為佳,那是最直接減少野外悲劇發生方法。
香港地逢周日或平日都有旅行隊(並非旅遊社)舉辦境內各種形式旅行活動。昔日多份報章(包括本報)都有旅行活動周刊,全港八成公開活動都刊登旅行周刊中,為廣大市民提供健康正能量活動。八十年代後至今日所有報章旅行版消失,對健康旅行活動嚴重打擊,間接造成市民增添憂患情緒而直接影響社會人間安寧。可想旅行活動對個人及社會關係之密切。
作者介紹
陳溢晃,資深旅行家,1972年於港創辦「香山學社」及「正剛旅行隊」(業餘團隊),出版以香港中國地方史風俗為主題「旅行家」雜誌,歷年為各中心團體開辦香港歷史文化的考察課程,舉行公開旅行活動逾千回,報章專欄作者、主編及出版多本香港專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