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香港脈搏】籌建體育大學 助體育普及化

【香港脈搏】籌建體育大學 助體育普及化

責任編輯:程向明 2021-08-23 01:37:56 來源:香港商报

 香港工商總會(荃灣分會)副主席 鄺震凌

 東京奧運席捲全球,加上香港運動員在今屆的表現大放異彩,一時間,香港的運動風氣變得相當熾熱。筆者認為政府應該掌握並推廣好這股運動風氣,筆者建議政府考慮籌建體育大學,一方面為香港社會帶來正面的信息;另一方面,也為解決運動員退役後生計等糾纏體育發展的問題,帶來一絲曙光。

 體育政策有改善空間

 香港目前循三大策略方向推動體育發展:體育普及化、精英化、盛事化。現時,各項體育項目由政府根據「精英資助評核計劃」評審,在諮詢過體育專家、學者等持份者後,政府決定哪些項目合資格獲得精英體育撥款資助。羽毛球、單車、乒乓球及滑浪風帆等項目屬於「A*級支援精英體育項目」,在這些項目中表現優秀的運動員可獲額外資助。

 同時,政府致力推動香港成為國際體育盛事之都,協助本港體育總會在香港舉辦大型體育活動。政府於2004年設立「M」品牌計劃,以配對撥款和直接補助金支援本地體育總會在香港舉辦大型體育活動。另外,為了加強對體育總會舉辦國際體育賽事的支援,政府於2019年撥款五億元推行全新的「體育盛事配對資助計劃」,鼓勵商界提供更多贊助以促進本地舉辦更多高水平的賽事。

 當然,現行這些關於體育精英化、盛事化的政策,仍然有相當改善的空間,例如「獎牌導向」「先獲獎後資助」等準則,以及應否增加資助新興但未獲國際賽事獎項的項目,都是值得探討的問題。不過,從整體來看,香港這兩方面的工作都尚算可接受。

 全面促進體育普及化

 筆者在此提出的是有關普及化的問題。事實上,體育普及化對整體社會是百利而無一害,單單從運動改善市民體質,減少社會醫療開支的角度,就十分值得支持。

 另外,體育活動有助凝聚市民的歸屬感,從今次奧運比賽中,不少市民走到有直播賽事的商場,為港隊打氣的情景,實在值得政府官員深思,尤其在目前的社會氣氛下,如何重新凝聚民心,為沉悶的社會打打氣,當屬政府官員的首要任務之一。

 體育活動亦會為整體社會帶來經濟利益。政府的最新統計數字顯示,體育及相關活動的本地生產總值由2016年的510億元增加至2019年的590億元,佔同期整體本地生產總值的百分比由2.0%上升至2.1%,同期僱用的人數亦由78000人增加至83000人。

 國務院最近亦發布《全民健身計劃》,提出到2025年,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從37.2%達到38.5%,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達到5萬億元人民幣的發展目標。計劃還要求深化體教融合,完善學校體育教學模式,保障學生每天校內、校外各1個小時體育活動時間;實施青少年體育活動促進計劃,開展針對青少年近視、肥胖等問題的體育干預。

 由此可見,提倡健康運動普及化,是必然的事情。香港目前的問題,除了地區及全港性大型運動設施有待改進外,主要還是軟件的結構性問題。香港運動員薪酬待遇不穩定,難以吸引年輕一輩加入,就算青年人並不計較收入問題,家長亦普遍以運動員生涯短暫、難以為生為由,勸子女放棄。

 事實上,政府近年透過「運動員教育及職業發展計劃」「香港運動員就業及教育計劃」等,已經協助不少退役運動員繼續進修或轉職為教練。中文大學亦在2004年推出運動醫學及健康科學碩士課程,培訓運動醫學專才,令退役運動員能透過其經驗結合知識,循新途徑繼續貢獻香港體育界。

 不過,要打破社會的固有觀念,仍需要從根本做起。筆者建議,政府可以考慮將體育學院轉型為正式的體育大學,着力發展體育產業化,讓家長了解選擇運動員之路,仍然是有可為的工作,此舉既可以為運動員退役後提供出路,亦可藉此帶動中小學的運動風氣,真正落實「德智體群美」的全面發展。

責任編輯:程向明 【香港脈搏】籌建體育大學 助體育普及化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