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官媒發聲】融入「雙循環」的香港明天會更好

【官媒發聲】融入「雙循環」的香港明天會更好

責任編輯:黃鶯 2021-08-24 11:10:13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8月23日至25日,由中國國務院港澳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組成的宣講團赴香港特別行政區,圍繞「十四五」規劃綱要舉行系列宣講活動。這將有助於香港準確把握「十四五」發展機遇,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中國「十四五」規劃綱要強調,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參加系列宣講活動的人士認為,在這一新格局當中,香港應當也有能力積極成為國內大循環的「參與者」和國際循環的「促成者」,為自身發展帶來活力和機遇。

 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意味着中國把發展的立足點更多放在國內,持續擴大內需,辦好自己的事情。對香港而言,內地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及促進內需的一系列措施是重大利好。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內地在香港特區出口中的比重佔六成左右。香港企業無疑要緊緊抓住「十四五」機遇,特別是以粵港澳大灣區為切入點,更好把握內地市場。

 這其中,科技創新是香港特區融入國家經濟「內循環」的快車道。在2020年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5G體溫檢測智能機械人、家居檢疫電子追蹤手環等來自香港企業的展品讓人印象深刻。未來,香港應加強與內地在基礎研究、平台基地建設、人才培養、成果轉化等方面的合作,提升自身發展質量。

 需要指出的是,中國強調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而是通過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更好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在這方面,香港有能力憑藉自身優勢成為國際循環的「促成者」。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支持香港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功能等。這有助於香港優勢產業在國際循環中發揮更大作用。

 與此同時,「十四五」規劃綱要還對香港賦予了新的定位,包括支持香港提升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和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這些舉措勢必會為香港發展注入新動能。正如中國有關官員在宣講會上所說,香港應當發揮好內地與國際的「超級聯繫人」作用,促進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

 以金融業為例,香港是著名的國際金融中心,不僅要幫助內地資金「走出去」,也要讓國際投資者通過它更便捷地「走進來」。目前,國際投資者在內地的債券投資中,約60%是經過「債券通」進行的;在內地的股票投資中,約有三分之二是通過「股票通」完成的。觀察人士注意到,在中國證監會部署的下半年重點工作中,包括「深化內地與香港市場互聯互通,堅定支持香港資本市場穩定發展」。隨着互聯互通的不斷推進,香港金融業將獲得更大的發展動力。

 香港各界人士早已看到,香港的發展必須與國家緊密相連,背靠祖國、面向世界是香港成功的關鍵。「十四五」規劃為香港搭起了大有作為的舞台。可以預見,香港發揮所長、抓住機遇,融入中國經濟「雙循環」新格局,必將迎來更美好的明天。

責任編輯:黃鶯 【官媒發聲】融入「雙循環」的香港明天會更好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