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莘學子下周回歸校園,香港大學賽馬會「樂天心澄」靜觀校園文化行動的教育心理學家團隊今日(25日)提醒學生、老師和家長特別在開學期間,多留意自己和身邊人的身心狀態,遇有困難或感到壓力太大時,必須即時找信任的人傾訴及尋求專業人士協助。
賽馬會「樂天心澄」總監林瑞芳教授(中)、教育心理學家關匡宏先生(左)及教育心理學家蘇文朗先生先生(右)
每年開學均為學生、老師和家長的高壓期。面對學業或工作壓力,有人選擇逃避;有人選擇強忍;亦有人選擇透過練習靜觀,加強自己身心的聯繫,與壓力共存、共舞。賽馬會「樂天心澄」每年為老師提供八周靜觀課程,同時訓練老師在學校內教導學生靜觀。最近一年更開始向家長提供八周靜觀課程。這些面向老師、學生和家長的工作都有很好的成效。研究數據說明了靜觀能幫助老師、學生和家長駕馭壓力,笑迎挑戰。
香港大學賽馬會「樂天心澄」靜觀校園文化行動總監林瑞芳教授表示,研究數據顯示練習靜觀有助改善情緒管理和生活滿意度,面對壓力也更自在。「樂天心澄」在過去兩年已免費向來自141所學校的500多位教育工作者,提供35個八周靜觀課程,總課時超過472小時。經分析收回的研究數據顯示,其成效令人鼓舞。
據「樂天心澄」研究數據顯示,參與課程的教育工作者無論在整體健康狀況、睡眠質素、壓力水平、正面和負面情緒、生活滿意度和情緒管理上均有顯著改善,而且效果持續。教育工作者修習靜觀亦讓他們更能以接納、開放和敏銳的心來照顧學生的需要,提升教學質素。研究同時發現課程前身心健康較弱的教育工作者,其正面的轉變最大。
過去兩年,「樂天心澄」已訓練了266位中小學老師或輔導人員成為Paws b或 .b 靜觀導師,讓他們在學校教導學生靜觀,至今已教導了 3,200位中小學生認識和修習靜觀。根據2020-21年所收集的數據,修讀了Paws b或 .b的中小學生都喜歡上靜觀課,覺得靜觀課能讓他們認識自己、懂得感恩、學會減壓的方法、並提升了他們的身心健康。
在2021年6月至8月期間,「樂天心澄」亦首次為家長提供八周的靜觀課程。參加課程的家長表示課程有助穩定自己的情緒,改善親子關係和家庭氣氛。家長在參加課程後以更開放和接納的態度面對孩子,並提升家長對教養孩子的效能感。家長在課程中培養了靜觀的態度,以更合理和冷靜的方法管教孩子,縱容和體罰孩子的情況亦明顯減少,從而改善親子關係,孩子行為問題出現的頻率亦顯著減少。「樂天心澄」在來年將會繼續開辦靜觀教養家長課程,期盼能惠及更多家長。
今日會上亦邀請了三位有練習靜觀的老師、學生和家長,分享他們是如何透過靜觀練習來面對壓力、穩定情緒,走出困局。
聖馬可中學賴筠詠老師兩年前修畢「樂天心澄」靜觀校園文化行動提供的.b靜觀課程,並於去年開始在學校向學生教授有關課程。賴筠詠老師認為靜觀讓他有多一個途徑安穩自己情緒、接納自己,和對自己的當下的狀態更敏銳。他認為靜觀提倡「接納」的態度,對家長也是一個很好的提醒。他建議家長多鼓勵子女,「接納」自己和孩子的獨特性,培養子女待人真誠、有勇氣面對事情等價值觀和涵養。
吳興同學為賴老師的學生,9月升讀中五。他於就讀中四時在學校安排的靜觀課堂首次接觸靜觀。面對中學文憑試(DSE)課程的壓力,他常透過練習靜觀平靜身心狀態。吳同學指修習靜觀不會令壓力消失。他認為修習靜觀更像是「調理」思想,即使壓力仍在,卻讓人有空間接納所發生的事情,也讓他的表現更平穩。
Rosanna育有一名10歲兒子,家庭和工作壓力令她失眠。她參加了香港大學賽馬會「樂天心澄」靜觀校園文化行動的課程後,更容易察覺自己的念頭和情緒,現在已經習慣在生氣或情緒不穩時做3分鐘呼吸練習,很快就可以平復情緒。她亦在課程中了解到自己的成長如何影響自己對下一代的教養,不至於重蹈覆徹,從而開闢新的教養之路。現在和兒子相處更親密。
林瑞芳教授指,靜觀近年大行其道。然而坊間的靜觀課程和練習五花八門,而教授靜觀課程的人亦良莠不齊,初學者往往難以判斷導師是否有足夠訓練及修為。為向市民提供準確資訊,賽馬會「樂天心澄」推出流動應用程式(App),讓市民透過影片了解靜觀。App內載有由團隊的教育心理學家帶領的靜觀練習聲帶,讓大家隨時隨地練習。此外,App內亦提供個人化靜觀練習紀錄,讓使用者記下修習次數和時間,了解練習進度。市民可在Apple Store 或 Android Play Store 搜尋「樂天心澄」,下載流動應用程式。(記者李銘欣)
頂圖:左起:賽馬會「樂天心澄」教育心理學家關匡宏先生、家長Rosanna、賽馬會「樂天心澄」總監林瑞芳教授、聖馬可中學吳興同學、賽馬會「樂天心澄」教育心理學家蘇文朗先生、聖馬可中學賴筠詠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