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局長黃偉綸今日(29日)發表網誌,指目前在宋皇臺港鐵站的文物展覽,是本港首個在車站內設置的文物展覽,自6月下旬開幕以來,深受市民歡迎,古蹟辦正籌備下一個宋皇臺站文物展,稍後會公布。
黃偉綸又邀請古蹟辦同事介紹文物展背後的籌備和研究工作。網誌引述古蹟辦執行秘書蕭麗娟指,宋皇臺站考古工作中共發現70多萬片文物,以宋元時期陶瓷器物為主,現正進行整理、保存及研究工作。由於大部分文物出土時只是碎片,需要人手作後期修補,盡力還原。古蹟辦特別與港鐵商討在站內展出出土的文物,港鐵亦配合倂提供兩個分別長7米及15米的展櫃,供古蹟辦展示及介紹文物。
蕭麗娟介紹,在港鐵站陳列考古文物是新嘗試。「聖山遺粹」展覽展出的出土文物超過400件/片,以宋元時期陶瓷器碎片為主,種類包括香爐、龍泉窰系青瓷、福建窰系青釉瓷等,還有宋代貨幣、宋元時期建築構件。展覽亦介紹配合宋皇臺站建設的考古工作、主要考古發現、宋皇臺的歷史,以及出土文物的特色與重要性。
配合宋皇臺站工程而進行的考古工作2012年展開,2015年完成;文物移交則在2017及2018年分批進行。古蹟辦考古組館長馬文光說,接收文物後,同事會進行整理和研究工作,包括紀錄文物的器型、狀況、文物的長闊高等,並多角度拍攝文物,以作紀錄。文物和其出土資料,會妥善地以透明膠袋儲存。同時,文物的資料會輸入古蹟辦文物管理電腦系統,方便研究、查閱和管理。
宋元時期文物埋藏地下超過700年,大部分出土時只是碎片,很難看出文物原本的模樣,需要人手作後期修補。古蹟辦同事會為器物進行拼對,並以特別的黏合劑把屬於同一器物的碎片拼貼,亦會以白色石膏填補器物缺失的部分,盡力把它們還原。公眾可透過文物的顏色,分辨哪部分是修補,哪部分是器物的原件。
馬文光介紹,為了對考古遺存的價值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認識,古蹟辦的同事需要翻查大量資料,例如尋找出土陶瓷的產地、分析所屬窰口等重要課題;並要參考不同地方相關的考古工作報告、對比陶瓷標本資料等,以追尋線索,深入研究。此外,古蹟辦同事亦會以超高像素的數碼相機拍攝文物,把文物細節如紋飾、工藝特點等清晰地顯示出來。
(圖源:黃偉綸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