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新社報道,國際勞工組織周三發布的報告稱,儘管在新冠疫情期間,社會保護範圍在全球得到了空前的擴大,但仍有超40億人沒有得到任何保護。
社會保護包括獲得醫療和收入保障,特別是與養老、失業、疾病、殘障、工傷、生育或失去主要收入者以及有子女的家庭有關的保障。
《2020-2022年世界社會保護報告:社會保護處於十字路口——追求更加美好的未來》概述了社會保護體系在全球的最新進展。報告稱,目前,全球只有47%的人口被至少一種社會保護待遇有效覆蓋,而41億人(53%)無法從其國家社會保護體系中獲得收入保障。
社會保護存在嚴重的區域不平等。歐洲和中亞的社保覆蓋率最高,有84%的人至少享有一項待遇。美洲也高於全球平均水平,為64.3%。亞洲和太平洋地區(44%)、阿拉伯國家(40%)和非洲(17.4%)的覆蓋率差距明顯。
全球範圍內,絕大多數兒童仍沒有得到有效的社會保護,只有四分之一的兒童(26.4%)享有社會保護待遇。全球只有45%的新生兒母親可獲得現金生育津貼;僅三分之一的重度殘障人(33.5%)可獲得殘障待遇。失業待遇的覆蓋率更低,只有18.6%的失業者被有效覆蓋。雖然77.5%的退休年齡以上人口獲得了某種形式的養老金,但各地區、城鄉以及男女之間仍然存在巨大差距。
政府在社會保護方面的支出也有很大差距。平均而言,各國將其GDP的12.8%用於社會保護(不包括醫療),但高收入國家用於社會保護的支出佔其GDP的16.4%,低收入國家僅有1.1%。
報告稱,自疫情發生以來,資金缺口(確保所有人至少享有最低社會保護所需的額外支出)增加了約30%。
為了保證至少基本的社會保護覆蓋面,低收入國家每年需要額外投資779億美元(約6058億港元),中低收入國家每年需要額外投資3629億美元(約2.8萬億港元),中高收入國家每年需要額外投資7508億美元(約5.8萬億港元)。這分別相當於其GDP的15.9%、5.1%和3.1%。(圖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