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發布的《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中提到,加快科技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大力發展粵港澳合作的新型研發機構,創新科技合作管理體制,促進港澳和內地創新鏈對接聯通,推動科技成果向技術標準轉化。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家陳廣漢表示,從方案中看,前海合作區與港澳之間的科技合作體現在多個方面,不僅有人才的引進,也有金融市場的支持,還有科研環境的升級。在這樣的背景下,前海的科技產業將擁有極大的發展潛力。
陳廣漢認為,深港澳三地在科技成果的轉化方面可在前海合作區得到很好的互補。
打造更適合科研的環境
從方案中看,前海合作區中的科技創新發展將聚焦人工智能、健康醫療、金融科技、智慧城市、物聯網、能源新材料等港澳優勢領域。陳廣漢表示,在科技創新方面,港澳還是具有不少優勢。比如說香港的大學和科研機構,在國際上的排名都比較靠前。有十幾所國家級或省級重點實驗室也設在香港。這些實驗室和科研機構主要集中在生物醫藥、人工智能、智慧城市這些領域,這就是當前中國所需要的科技創新。澳門也是如此,澳門雖然對比香港科研能力稍弱,但也有四家國家級實驗室,主要領域是中醫藥、互聯網和集成電路。科技發展非常需要這樣一些基礎性的研究,而港澳在這方面優勢比較明顯。
而港澳在科技領域能夠取得這些優勢也與他們的科研環境息息相關。陳廣漢認為,科研環境方面最重要的是不能有太多干擾因素,使科研人員可以潛心做一些事情。這一點,內地的科研人員應該是比較有感觸的。所以,方案中提到的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聯合港澳探索有利於推進新技術新產業發展的法律規則,逐步打造審慎包容監管環境」,這樣才能夠促進科學創新的前進。
河套前海形成深港科創圈
陳廣漢還表示,自身規則的進步、加大科研合作的力度、加大人才的引進,再加上培育更傾向於實體經濟和科研的金融市場,前海合作區擴容以後,科技創新能夠得到更大發展,這是顯而易見的。再加上內地廣大的市場和全產業鏈的優勢,深港澳三地在科技成果的轉化方面可在前海合作區得到很好的互補。
他說:「當前,深港合作已逐漸從服務業合作轉向了科技合作,這是未來一個很有潛力的領域,對香港經濟發展的產業結構調整、對粵港澳大灣區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都非常重要。前海合作區擴容以後,南山、寶安的一部分都已囊括其中,而這兩個區本身就已有很多實體經濟和科技創新企業了。這是前海合作區進行科技創新發展的良好基礎。現在也可以看到河套地區正有一個港深科技創業園,這是由香港主導開發的,但也是深港合作共建的一個區域。這樣一來,河套地區和前海合作區,就能形成一個深港科技的創新圈。這個創新圈將成為廣深港科技創新走廊的重要節點,可以說擁有極大的發展潛力。」(記者 伍敬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