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先秦第一隻風箏飛起,到明清商業的繁盛,再到今天世界風箏都、國際動力城、國際和平城市、全國文明城市......濰坊在中國歷史文化版圖上一直佔有重要地位。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位於魯中腹地的濰坊開啟了蓄勢騰飛的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9月14日,濰坊市委副書記、市長劉運在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全面小康 奮進山東」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20年,濰坊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872.2億元,位列全國大中城市第39位。濰坊計劃用5-6年的時間,實現「GDP」過萬億、進軍國內二線城市、衝刺全國大中城市綜合實力30強。
濰坊是山東半島的幾何中心,海陸空四通八達,是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即將開工的京滬高鐵二通道,把濰坊到北京、上海的時間縮減到1.5小時和2.5小時。依託京滬二通道,濰坊正在高標準建設中央商務區、高鐵新片區、深圳(濰坊)科技工業園等,力爭5年再造一個新濰坊。
農耕文明與海洋文明融合
濰坊是農聖賈思勰的故里、中國農耕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和全國農業產業化的發源地,是全國唯一的國家農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擁有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等一批國字號重大平台,禽肉、蔬菜出口量分別佔全國的1/6、1/8。
據了解,2020年濰坊農業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居山東省第一,是名副其實的「米袋子」「菜籃子」。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肯定濰坊農業農村改革發展的「諸城模式」、「濰坊模式」「壽光模式」。
濰坊的農業有着鮮明的特點。冬暖式日光溫室大棚更新到第七代,手機成為大棚「新農具」;建成一批「國字號」產學研平台,「十三五」期間取得新品種權84個;國內首台340馬力CVT拖拉機成功下線,240馬力CVT拖拉機實現量產,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92.4%;山東農村產權交易中心,辦理土地經營權流轉交易額106億元;全國唯一的東亞畜牧交易所每天交易額突破4億元;測土配方施肥面積達到90%以上;水肥一體化面積超過110萬畝;農牧副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93%以上......
現在的濰坊,正全力打造「種業硅谷」,持續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開發應用農業大數據平台、物聯農機服務平台、「慧畜牧」「慧種田」信息服務平台、農產品質量監管平台,發展智慧農場。
濰坊是海洋型城市,擁有143公里的海岸線,1421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積(其中,淺海974平方公里,灘塗447平方公里),有佔比30.1%的海洋經濟。2020年,濰坊市海洋生產總值逾1105億元,保持了年均10%左右的高速增長,現代海洋產業增幅及佔比居山東省第三位,動力裝備產業集群入圍全國先進製造業集群。
濰坊「藍色」基礎好,滷水儲量居全國首位,原鹽、純鹼、溴素產量分別佔全國1/4、1/6和9/10,海洋化工、海洋裝備製造等產業獨具特色。濰坊以濰柴、豪邁等龍頭企業為支撐,全力打造享譽全球的「國際海洋動力城」。
製造業厚積薄發
歷史上濰坊手工業發達,素以「兩百支紅爐,三千銅爐匠,九千繡花女,十萬織布機」聞名,享有「南蘇州、北濰縣」美譽,濰縣在清朝時即為重要商埠,一度為商賈雲集,繁華熱鬧之地。
如今,濰坊製造業總量約佔山東省的十分之一、全國的百分之一。濰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3606家,居全省第二位;2020年,規上企業營業收入8755億元,居山東省第二位,今年上半年營收達到5400億元,年內有望過萬億。
濰坊市過千億級的產業集群目前有動力裝備、高端化工、食品加工3個,有9家骨幹龍頭企業營業收入過百億元,商用車及零部件、現代食品加工等8個產業集群列入山東省「十強」產業雁陣形產業集群,高新區內燃機、諸城市食品、坊子區智能農機3個產業集聚區被評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2016和2018年,濰坊盛瑞傳動「前置前驅8擋自動變速器(8AT)研發及產業化」、濰柴動力「重型商用車動力總成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該市有國家級技術創新示範企業5家、省級16家;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2家、省級51家。現有高新技術企業1002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上工業的比重達到54.9%。
目前,濰坊正全力打造動力裝備、高端化工、新一代信息技術、汽車製造、食品加工等5個千億級和生物醫藥、新材料等10個500億級產業集群,濰坊製造業正走上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
濰坊是一個擁有近千萬人口的大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了濰坊幾代人的美好夙願。劉運表示,濰坊人心齊、士氣足、幹勁大、形勢好。他用「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表達濰坊人民將勤奮務實、擔當作為、埋頭苦幹,奮力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加快建設現代化的高品質城市。(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