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債券「南向通」24日上線

債券「南向通」24日上線

責任編輯:黃鶯 2021-09-15 17:08:47 來源:香港商報

 中國人民銀行與香港金融管理局昨日發布聯合公告:9月24日推出債券通「南向通」。「南向通」年度總額度為5000億元等值人民幣、每日額度為200億元人民幣,債券南向通跨境資金淨流出額上限不超過年度總額度和每日額度。專家預期,「南向通」運作暢順之後將會適時增加額度,大量資金將從內地流入香港投資債券,對本地債券市場發展有莫大裨益。「南向通」有助吸引更多內地和海外機構來港發債,推動香港債券市場發展,進一步鞏固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林鄭:債券市場全面雙向聯通

 對此,特區政府歡迎進一步擴大兩地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措施,並衷心感謝中央政府大力支持。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表示,開展債券通「南向通」以達致債券市場全面雙向聯通,將推動兩地金融市場進一步互聯互通,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新里程碑。自「北向通」推出以來,境外機構持有內地在岸債券的金額由2017年的約8800億元人民幣,上升至今年8月的3.8萬億元人民幣,同期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額亦上升17倍。她感謝中央政府在啟動「跨境理財通」後短時間內開展債券「南向通」,香港會善用自身獨特優勢,把握國家「十四五」規劃、「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以及粵港澳大灣區所帶來的發展機遇;會以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內地資本市場走向國際化作出貢獻為目標。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開通債券通「南向通」將會擴大互聯互通計劃下的產品類別,一方面為合資格的境內投資者提供有效渠道作多元化資產配置,也為香港金融業帶來龐大機遇。南向交易開通將進一步凸顯香港連繫內地資金及國際市場各類產品的獨特功能,不僅能提升香港作為發債平台的吸引力以及提升在港發行的債券的流動性,更能進一步助力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

 「北向通」為「南向通」打下基礎

 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昨答記者問時稱,2017年7月,按照中央部署,中國人民銀行會同香港金融管理局,與各方共同努力,推出了「北向通」。「北向通」開通前,境外投資者持有我國債券約為8500億元人民幣。截至目前,這一規模已達3.8萬億元人民幣,年均增速超過40%。其中,「北向通」的境外投資者持債規模約1.1萬億元人民幣,4年來累計成交量為12.3萬億元人民幣。全球前100大資產管理機構中,已有78家參與進來。

 金管局總裁余偉文指:「『南向通』的推出是香港與內地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的一個新里程碑。『北向通』開通至今4年多,運作一直平穩有序,獲得國際投資者廣泛認可,透過香港投資內地債券。這既為內地金融市場引進大量資金,也為香港金融機構帶來更大機遇。」他表示,過去4年「北向通」吸引約2700名投資者,由當初開通時的每日平均使用額度15億元人民幣,上升至現時每日平均約260億元,「北向通」發展良好同時亦為「南向通」打下基礎。

 香港銀行公會主席林慧虹表示,「南向通」是內地投者資進行資產配置多元化的重要平台,香港一直積極推動內地與國際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在內地資本市場開放的進程中,銀行業界會繼續與相關持份者合作,在拓展新產品和技術創新方面,擴大香港債券市場的深度和廣度。

 三大發鈔行準備就緒

 中銀香港(2388)副董事長兼總裁孫煜指出,「南向通」是國家支持香港發展的重要體現,將推動香港債券市場的發展,同時有利於加深國內國際經濟互動,促進人民幣跨境使用,形成金融市場「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銀香港為債券通「南向通」開通已準備就緒,債券庫存能充分滿足投資者在品種、期限、幣種等方面的多元化需求。

 渣打亞洲區行政總裁洪丕正表示,「南向通」啟動再次顯示中國政府對開放金融市場的決心,並且進一步加強香港作為內地和海外市場的超級聯繫人之重要角色。該行內地和香港團隊均已為「南向通」的開通做好準備。

 滙豐資本市場業務大中華區業務主管陳紹宗表示,該行歡迎「南向通」的推出為內地投資者開拓進入國際債券市場的嶄新渠道,正全速準備有關的服務開通。

 吸引海內外機構來港發債

 行政會議成員、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林健鋒表示,開通「南向通」相信有助吸引內地及海外不同機構來港發債,帶動本港金融業整體發展,有助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及離岸人民幣中心地位。大量資金將從內地流入香港投資債券,對本地債券市場發展有莫大裨益。

 他又稱,香港作為亞洲最大的私人財富管理中心,金融產品種類繁多,可服務內地不同的投資者,因此「南向通」潛力無限,相信運作暢順後額度將會適時增加。他期望,下一步可以做到「買債券好似買股票咁簡單」。


 【拆局解碼】

   互聯互通:What's Next?

 苦候逾4年,債券通「南向通」終於要開通了,此舉意味着內地資金可透過香港進軍國際債市。那麼,「南向通」開通後,內地與香港下一個「互聯互通」會是什麼?

 What's Next?要回答這個問題前,先回顧下內地與香港「互聯互通」的進程。

 2014年11月,「滬港通」開通;

 2015年7月,兩地實施「基金互認」;

 2016年12月,「深港通」開通;

 2017年7月,「債券通」(北向通)開通……

 上述「互聯互通」涉及的投資產品,包含股票、基金及債券三類風險相對較低的產品。可見,內地和香港監管機構對「互聯互通」的風險程度是相當重視。

 市場普遍預期,債券「南向通」開通後,將會有「ETF(交易所買賣基金)通」及「新股通」接力;同時,會持續擴大「滬港通」和「深港通」的產品種類,包括引入與A股掛鈎的香港上市結構性產品,先由權證及專業投資者開始入手,繼而擴展至零售投資者參與。

 兩地互聯互通「任重道遠

 不過,要為「滬港通」和「深港通」引入衍生產品,先要解決兩地股市運作的差異。目前,內地股市個股設有漲跌停板機制,觸發點為10%。而港交所也設有俗稱「冷靜期」的市場波動調節機制,涵蓋接近500隻股票。

 雖然內地和香港皆設有類似的機制,防止股票暴升暴跌,但由於兩地機制並非完全對稱,容易引發爭議,若要為「互聯互通」引入衍生產品,恐怕要統一內地和香港股市的冷靜和熔斷機制。

 關於「ETF通」的開通,多年來也流於「只聞樓梯響」。早年有市場消息傳出,「ETF通」遲遲未能推出,與香港至今尚未完全實行「實名制」有關。香港證監會或於明年下半年,引入俗稱「港股實名制」的投資者識別碼制度,若上述傳聞屬實,「ETF通」有望在「港股實名制」落實後獲監管機構放行。

 由此可見,未來內地和香港金融市場會否有更多「互聯互通」,一要看內地和香港的風險防控能否無縫對接,二要看金融建構能否得到統一。惟礙於內地和香港的法律制度存在差異,兩地金融市場聯通恐怕尚有漫長的過程,方可邁向真正一體化的「互聯互通」。記者姚一鶴  鄺偉軒

責任編輯:黃鶯 債券「南向通」24日上線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