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地金融互聯互通又有新突破,人民銀行和金管局昨宣布,下周五(9月24日)將開展債券通南向通,即在已實施的北向通基礎上,實現債券通全面雙向聯通。債券通不單有利香港拓展債券市場,連同原來股票通、上周剛出台的理財通,均有利強化香港作為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
債券市場一直是香港金融發展的短板,除政府發行的官方債券外,港人對債券投資一直興致缺缺。港交所資料顯示,今年首8月股市日均成交額高約1600億港元,反觀債市則僅4億餘。債券通開放內地機構投資者來港買債,大大拓闊了本港債市的買家客源,有望突破發展樽頸。上交所統計所有債券成交數據,8月份日均成交額便近10000億元人民幣,單計公開發行公司債亦達160億元人民幣。今次首開南向通的每日額度為200億元人民幣,金額不小,足把香港債市激活起來。在港債券買家增多,亦將提高香港發債平台吸引力,兩者並會形成相輔相成的良性循環。上周深圳市政府宣布計劃來港發債,正看中了香港的市場地位,甚或發展出一個特殊現象,即內地機構南下香港發內地債,內地投資者亦南下香港買內地債——考慮到香港債券市場及金融中心地位不斷提升,就知這是正常合理的。
南向通為內地投資者提供多一個投資選擇,香港把海外債券「引進來」的同時,亦發揮了讓內地資金「走出去」的平台功能。截至上月,在港上市的債券數量多逾1700隻,種類涵蓋海內外的官債、企業債等。內地投資者既可經南向通進行更多元化的資產配置,達到分散風險之效,而香港的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地位,也會同步提高。
內地投資者攜同人民幣來港買債,香港人民幣資金池的同步壯大,則港作為人民幣離岸亦必強化。自2017年7月債券通北向通推出以來,境外機構持有的內地在岸債券金額,由當年的8800億元人民幣升至上月的38000億元人民幣;對比香港人民幣離岸業務由無到有的前期階段,近年人民幣資金池的發展有所放慢,但在最新南向通的刺激下,香港這個人民幣聚寶盆或將迎來再一次的井噴發展。
隨着國家經濟不斷發展、開放大門愈開愈大,兩地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只會有增無減,類似措施勢陸續有來,好像IPO通、ETF通等均箭在弦上。此前有人憂慮,國家開放發展是否等於香港不再重要?事實證明,答案不僅是「否」,且在中央強力支持下,香港可扮演的角色無疑日益吃重。開放不會一步到位,而會在有序可控情況下進行,包括續擴利用「閉環」模式做好資金管理;受惠於「一國兩制」及基礎條件良好,香港就一直發揮箇中首選試驗場作用,由金融到貿易等領域的開放皆然,於此過程,香港享受龐大紅利。展望將來,國家擴大開放,更會賦能香港競爭力;香港要續善用優勢,包括已形成的國際金融中心和人民幣離岸中心優勢,有為才有位,結合香港所長與國家所需,香港機遇必長有!
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