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十四五」規劃。為進一步深化粵港澳合作,規劃提出到2025年,形成與港澳制度規則銜接、經濟高度協同、要素便捷流動的發展模式,粵港澳協同創新水平顯著提升。規劃還提出,「十四五」時期,累計實際使用港澳資金額350億美元左右,累計註冊港澳資企業數量3萬家,基本建成粵港澳深度合作平台、港澳產業發展新空間、港澳人才創新創業高地、粵港澳宜業宜居優質生活圈。
提供更便捷跨境金融服務
廣東自貿試驗區實施範圍116.2平方公里,涵蓋三個片區:廣州南沙新區片區60平方公里;深圳前海蛇口片區28.2平方公里;珠海橫琴新區片區28平方公里。規劃指出,要統籌抓好三大片區建設,到2025年,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新型國際貿易中心、大灣區高品質消費新中心、國際航運樞紐和中國金融開放創新試驗示範窗口,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
規劃提出,廣東自貿區要打造金融開放創新示範窗口,立足服務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推動金融業進一步開放,提升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水平,深化粵港澳金融合作,充分發揮金融開放創新試驗示範作用。在深化粵港澳金融合作方面,規劃指出,要推進粵港澳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支持粵港澳金融機構跨境互設和開展業務,加快跨境金融服務合作創新,為內地和港澳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跨境金融服務。
經濟學博士、廣東財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黎友煥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粵港澳三地涉及到三種不同的貨幣,當中有匯率、利率等方面的約束,在人民幣還不能完全自由兌換的情況下,粵港澳金融合作要暢通跨境資金的自由流動,推進粵港澳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比如,為企業在上市、貸款、發債等方面創新跨境金融服務。
提升口岸通關便利化水平
規劃第六章就推進粵港澳深度合作提出一系列方案,包括推動與港澳制度規則連通貫通和推進粵港澳平台對接和科創合作。規劃指出,要充分發揮粵港澳三地合作優勢,建設重點合作平台,加快重大項目落地,深化科技創新互利合作,拓展港澳青年創新創業空間。
黎友煥表示,科技創新是粵港澳深度合作的重中之重,雖然目前粵港澳之間在科技轉化和科研經費的使用,包括團隊的申報、科研成果的認同、職稱的評定認可上取得了一定進展,但總體上還不夠,仍需繼續發力突破,在推動科研人才跨境流動、科研資金跨境使用、科研成果跨境轉化等方面強化與港澳科技深層次合作。
規劃提出,要深化對港澳服務業領域擴大開放,進一步提升粵港澳口岸通關便利化水平,建設宜業宜居互聯互通生活圈,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示範區。
「資金的流通是屬於金融問題,技術進步屬於科技創新的問題,除了金融、科創之外,粵港澳整個要素的流通貫通非常重要,包括人員的流通、物流的暢通等,都涉及到口岸通關便利化水平的提高。」黎友煥說,舉例而言,粵港澳的食品標準、藥品標準、產品技術標準等的認定,都涉及到體制機制問題,這些方面的合作空間還很大。(記者朱輝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