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一座文化的深中通道在今屆文博會適時而生。由中國外文局新星出版社、廣東省作家協會主辦,深圳出版集團、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有限公司承辦的「絲路百城傳」之《深圳傳》《中山傳》分享會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舉行。
中國外文局副局長陸彩榮,深圳市政協原副主席徐友軍,廣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山傳》作者之一丘樹宏,新星出版社社長馬汝軍,深圳報業集團經管委員、深圳文博會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葉建強,《深圳傳》作者胡野秋,《中山傳》作者之一黃剛等出席分享會。活動由深圳出版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丘干主持。
陸彩榮表示,深圳、珠海、中山等都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城市,也是「絲路百城傳」重點規劃、策劃創作出版的重點作品。目前,「絲路百城傳」已經出版了中國、俄羅斯、阿根廷、意大利等多個國家20座城市的20部城市傳記,並且翻譯出版了英文版、俄文版,還通過國際合作、版權輸出等方式,在哈薩克斯坦、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落地,輻射海內外的影響力持續擴大。
《深圳傳》作者胡野秋(左),《中山傳》作者丘樹宏(中)、黃剛(右)
徐友軍認為,深中通道橋未通,文化交流先行,《深圳傳》《中山傳》分享會的舉行,構築起了一條新的文化深中通道,成為文博會一道特別的風景。隨着粵港澳大灣區包括深中通道建設的加快、深珠通道等的規劃和落實,珠江東西兩岸的文化交流必定會更加繁盛熱烈,更加豐富多彩,人文灣區建設將結出累累碩果,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偉大復興一個嶄新的標本。
馬汝軍介紹,《深圳傳》作者胡野秋先生將宏大敘事與人文細節相結合,探討了深圳之所以發展為深圳的密碼,更展望了深圳未來的無窮可能性,令人神往,是獻給深圳經濟特區40周年的一份特殊的生日禮物。自出版以來,《深圳傳》簡體中文版已實現3次加印,累計發行近2萬冊,還實現了繁體中文版的版權輸出和出版落地。《中山傳》作為「絲路百城傳」的最新作品之一,由中山作家丘樹宏與黃剛歷時一年半聯合創作完成。兩位作者以史家情懷、文學手法、詩意感悟,貫通了中山從古代、近代到當代,從島、山到城的演變史,展示了海上絲路的香山風華,揭示了中山敢為天下先的城市精神,從而使這部《中山傳》兼具良好的資料性、可讀性、思想性、文學性。自出版以來,《中山傳》得到了海內外眾多評論家、作家、學者、僑領和企業家的好評,已成為中山市對外宣傳中一張重要而獨有特色的文化名片。
馬汝軍(左一)向文博會公司、深圳市特區文化研究中心、深圳市社科院、深圳圖書館贈書
《深圳傳》作者胡野秋回顧了寫作過程,他說在書里最大程度地擯棄學術語言、邏輯圈套等形式外殼,而是回到文學,用散文甚至小說的筆法敘述與描寫,力圖讓更多的讀者看到一個鮮活的深圳,而不是一個概念化的所謂「改革的前沿」「創業的樂土」,更多地感受到一個有煙火氣的、市井的深圳,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獄,而是一個「人間深圳」。他說:「我在寫《深圳傳》的時候,既會寫改革的大關口,也會寫生活的小細節,甚至把更多的筆墨花在山川、風物、人文、飲食、娛樂、趣事等等上面,因為我覺得一個城市是用來生活的,不僅僅是用來奮鬥的。在書中我還關注了很多小人物,而按慣例這些人常常是進入不了史傳的,史書往往只紀錄英雄,而忽略凡人,但歷史是英雄與凡人共同創造的。」
丘樹宏在會上作了「孫中山文化是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與世界文化相連結的重要紐帶——以孫中山文化為例」的主旨發言。回顧創作過程,他說《中山傳》作為一座城市的傳記,時空遠闊,所涉廣博,面寬點繁,它聚焦了這座城市最集中、最鮮明、最亮麗的歷史、精神、文化、特色。貫通了中山從古代、近代到當代,從島、山到城的演變史。在主題內容的取捨和章節段落的安排上,進行了探索試驗,採用有別傳統的寫法,彰顯一座城市的文化根脈、風土情韻、城市性格、城市色彩、城市表情與城市魅力。《中山傳》不僅是散文,還是城史,是風俗志,是信史。其突出、鮮明的特色是每章開頭都以一首詩歌作為引子引導讀者,每章結尾均以一段散文詩式的思辨性文字,對本章內容予以概括。而讀者通過每一章文字優美的開頭詩和結尾的論證,則對這一章的主體內容記憶良深。
值得一提的是,丘樹宏是「孫中山文化」的首倡者,在他和各有關方面的有力推動下,孫中山文化寫入了中共中央、國務院《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成為國家命題和國家戰略。近年來,丘樹宏對孫中山文化與粵港澳大灣區的淵源關係作了深入發掘,策劃組織了「孫中山文化粵港澳行」等系列活動。此次會上,丘樹宏提出要以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孫中山文化的原點,積極開展國內國際孫中山文化圈的文化交流合作,得到與會者的一致認可。(記者:黃鳳鳴)
頂圖:《深圳傳》作者胡野秋(左),《中山傳》作者丘樹宏(中)、黃剛(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