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觀鳥會26日發布最新的全港麻雀普查,發現今年錄得的樹麻雀數量銳減至21.1萬隻,為近6年最少,比起2016年首次普查的近31萬,下跌了32%。住宅區、休憩區等不同用地全線錄得下降。觀鳥會指應視為警剔信號,估計或與新型樓宇減少築巢空間、市區昆蟲或無脊椎動物減少致覓食困難等有關。
香港觀鳥會連續第6年進行「全港麻雀普查」。今年5月上旬,觀鳥會逾160名普查員分組在全港18區,共88條、每條一公里長的路線,目測及統計指定區域街道棲息的麻雀及鳥巢數目。路線涵蓋住宅區、工業區、商業區、康樂及休憩區、農業區及鄉村地區。按結果推算,全港約有211107隻麻雀,與2016年首次普查的逾30.5萬隻相比顯著下跌3成。除商業區外,其餘區域錄得的數量均遜往年。
香港觀鳥會高級研究專員彭俊超指,生物數量在自然界偶有波動,因此未來有可能會反彈,但應小心警惕。他續指,市區麻雀數量在各個國家及地區均出現減少的情況,近十多年來歐洲及亞洲等地都發現棲息於市區的「麻雀屬」雀鳥亦有減少的情況,不過不少研究均是涉及「家麻雀」,而非本港常見的「樹麻雀」。
彭俊超估計,本港麻雀數量減少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新型樓宇減少築巢空間。該會解釋指,由於不少麻雀會築巢在大廈外牆等地方,而現時不少新型樓宇採用落地玻璃,減少了麻雀可能築巢的縫隙等。
其他原因包括物種間的競爭,例如八哥與麻雀爭奪築巢空間;電磁輻射影響鳥類繁殖,以及市區昆蟲或無脊椎動物減少致覓食困難,但現時未能確定數量減少的成因。
另外,該會亦調查了合共140個麻雀鳥巢,發現28%鳥巢築在排水或排氣口,18%鳥巢在植被上,15%鳥巢在大廈外牆,以及12%鳥巢在冷氣機頂或底部等。
為增加麻雀的生存空間及條件,彭俊超呼籲減少噴霧式、非針對性的滅蟲方法。另外,每年3至6月亦是麻雀繁殖季節,麻雀會在樓宇外牆或縫隙築巢,市民不應干擾繁殖中的鳥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