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昨日表示,與特區政府合作開展一個為期3年的開創性跨領域研究,從海、陸、空三方面監測空氣質量,為本港以及大灣區臭氧的形成和傳送路徑提供更深入的理解。是次合作為大型科研計劃「大灣區光化學臭氧污染及區域和跨區域傳輸特徵研究」的一部分。該計劃由省港澳三地政府聯合推出,旨在研究臭氧對整個區域所造成的空氣質量問題。
環保署飛行隊參與採樣監測
科大稱,環保署今年推出《香港清新空氣藍圖2035》,以進一步改善本港和區內的空氣質量,並協助本港於2050年達至碳中和。儘管當局近年在控制影響健康的空氣污染物,例如懸浮粒子、二氧化硫及二氧化氮方面取得重大進展,但構成光化學煙霧的主要成分臭氧濃度卻依然呈上升趨勢。
科大自8月起和環保署及政府飛行服務隊合作,利用尖端科技設計並應用一套監測及採樣系統,用作測量和捕捉臭氧及其主要前驅污染物的垂直分布與空間傳輸途徑。環保署首席環境保護主任(空氣科學)梁啟明表示,這是首次在大灣區內同步進行海、陸、空三方面空氣監測和採樣的研究工作,有賴政府飛行服務隊和科大研究團隊的協作,才能使這監測工作順利開展。
科大研究團隊利用遠洋船隻和直升機機隊作為移動監測平台,搭載先進的空氣傳感系統,在地面與600米高度之間的香港空域及橫跨香港東西的海域,量度氮氧化物、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以及懸浮粒子(PM10, PM2.5)等空氣污染物的實時濃度水平,以協助制訂控制區域臭氧的科學政策。(記者周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