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中國著名作家採風團走進深圳新橋街道  品鑒古鎮千年歷史新韻

中國著名作家採風團走進深圳新橋街道 品鑒古鎮千年歷史新韻

責任編輯:楊眉 2021-09-27 10:09:57 來源:香港商報網

 9月26日,第十二屆「品鑒嶺南」中國著名作家採風團走進寶安區新橋街道,參觀洪田革命歷史展覽,緬懷犧牲或戰鬥過的革命先輩和時代楷模;遊覽曾氏大祠堂,感受新橋街道宗族傳統文化;打卡新橋影視基地,探班廣東省最專業數碼化電影拍攝影棚。文壇巨匠們徜徉在人文薈萃、歷史悠久的新橋街道,思緒飛揚,感慨萬千,讚嘆新橋新面貌,點讚新橋新氣象。

微信圖片_20210927101137.jpg

 講好革命故事 傳承紅色精神

 新橋是一片英雄的土地。1925年7月,中共寶安縣支部成立,黃學增任支部書記,新橋鄉設立了黨小組,新橋鄉玉律村人曾發任組長。這是寶安建立的最早期黨組織之一。抗戰時期,洪田村也是遠近聞名的抗日游擊隊的紅色堡壘村,至今仍留存有許多紅色革命遺蹟。經統計,在大革命及抗戰時期,洪田村及周邊地區共有30多名戰士為抗擊日寇保衛家鄉在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其中洪田七烈士紀念碑下就收葬了7名烈士遺骸。

 在洪田革命歷史長廊,第一篇章「家國情懷」主要介紹了新橋街道的建制沿革,以及歷代以來這片土地上可圈可點的鬥爭史跡、英烈名人。如陳夢龍抗元、曾廬桐抗清、陳桂籍抗英、曾克齊支持孫中山革命等。

 第二篇章「紅色印記」回顧了大革命時期和抗戰時期發生在新橋的革命歷史事件。據了解,大革命時期,新橋是寶安最早成立黨組織的地區之一。抗戰時期,洪田村又成為抗日游擊隊的「紅色堡壘村」。

微信圖片_20210927101128.jpg

 通過第三篇章「革命先輩」,可以詳細了解曾勁夫、曾冠民、朱金玉等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跡。

 第四篇章「探索創新」介紹了新中國成立後,新橋人民開展的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及大生產運動,以及改革開放以來在全國率先實施農村股份制改革,還有踏上工業化、邁入城市化的發展歷程。

 第五篇章新橋新貌通過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全力推進「智造新城」建設,努力加大民生保障力度,積極提升文化軟實力,全面提升生態文明水平,不忘初心,新使命新征程等六個部分。

 廣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電視金鷹獎獲得者、著名電影電視劇的編劇張梅目不轉睛地看着牆上的展板,她告訴記者:「我沒想到在深圳寶安新橋這個洪田革命歷史長廊,能看到這麼多熟悉的名字,很多都是熟人的祖輩,這位陳一民先生,是我們廣州文化局的前領導,歷任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珠江隊政治指導員、東江縱隊寶安大隊政治委員,當時在抗日戰爭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新中國成立後,歷任廣州市文化局黨委書記兼局長、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

 還有曾生(惠寶人民抗日游擊總隊長)和王作堯(東寶惠邊人民抗日游擊大隊隊長)的後代我也認識,還看到一些老作家,像陳殘雲老師,陳殘雲的後代都是我的熟人,在這麼一個小小的展覽長廊里,能遇到這麼多熟悉的先烈,可想而知當年的抗戰多麼激烈,才會匯集這麼多革命先烈在此拋頭顱灑熱血,非常令人感慨,對我來說意義重大,回去後我會好好寫一寫新橋街道的紅色故事。」

微信圖片_20210927101124.jpg

 千年文化流淌 展示民俗文化

 隨後,作家採風團拜訪新橋街道曾氏大宗祠。曾氏大宗祠位於深圳市新橋街道新橋社區。始建於元代,後歷經重修。目前的建築規模成於清乾隆、嘉慶間,為五開間四進三天井的建築群。總面寬21米、總進深50米,建築面積1050平方米。包括大門、石牌坊、中廳、後廳、亭、廊等,是新橋、新二、上星、上寮、黃埔等地曾姓的總祠。大門額刻「曾氏大宗祠」,對聯為「天下斯文宗一貫,古今喬木第三家」,內有「詩禮傳家」及葉名琛所題「保障一方」木匾。祠堂內的清代壁畫及書法,已近200春秋,神韻尤在,栩栩如生。據悉,曾氏大宗祠是深圳目前保留的最大的宗祠建築之一。

 作家出版社創意合作部主任、文學評論家、編審、水墨藝術家興安對曾氏大宗祠牌匾和對聯感興趣:「嶺南這邊的宗祠我看得不多,我自己對書法繪畫感興趣,所以我比較關注宗祠里一些牌匾、對聯和壁畫、和家族歷史上的一些典故等,因為這是中國的文化傳統之一,雖然現在寫書法,畫壁畫,傳承這種文化的人少了,但是其實也還在延續,就像對聯,能用特別簡練的語言把文化說得很透。

 另外我發現嶺南這邊,對族譜就特別講究,我們蒙古人基本上三代能記住就可以了。」

 曾氏大宗祠展示了新橋村源遠流長的曾子文化、民俗文化、古建築文化、曾氏名人故事和建村以來獲得的榮譽,一幅幅歷史畫卷訴說著新橋村從滄海桑田的歷史故事,展現了新橋人篳路藍縷、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

微信圖片_20210927101119.jpg

 發展文旅產業 古鎮煥發新貌

 「古有清明上河圖,今有新橋永興橋」。這裏「前世」曾經繁華無雙,而「今世」的清平古墟永興橋,正在靜謐中逐漸「甦醒」重生。近日,隨着清平古墟及周邊環境整治項目一期工程完工,古墟範圍內的廣安當鋪、橋頭商舖、新橋糧倉、橋頭碉樓、新橋米機廠等文物修繕一新,讓人在「穿越」的同時,又融合得極其自然。

 天津市作協副主席、電視劇《潛伏》的原作者龍一早年來過清平古墟,那時的清平古墟塵土飛揚,還在修繕中。今天再到清平古墟,他表示,現在這裏水清岸綠,景美古典,配套設施完善,在最大化保留原貌的同時,又讓古蹟與現代建築自然融合起來,宜居宜業。

 近年來,隨着新橋影視產業基地的建設,一個以清平古墟為核心,聯結新橋古村、新二古村等歷史風貌區的「文化+旅遊+影視」產業集群正逐步形成,街道正以影視文化為主題打造寶安新橋里,以影視產業為引擎,以儒學文化、廣府文化為內核,集影視製作、影視體驗、文化創意、休閒旅遊等於一體的文旅融合特色街區。

微信圖片_20210927101114.jpg

 引入影視產業 打造高質量影視產業集群

 作家們採風團參觀了新橋影視產業基地1號棚,是首座投入使用的數碼化專業攝影棚。記者獲悉,截至目前,基地已先後有17部影視項目簽約拍攝,吸引了來自北京、上海、浙江等國內各地,40餘家影視文化企業入駐。2021年國慶獻禮之作,由沈騰執導的《我和我的父輩》之《少年行》,以及由江疏影、劉敏濤、彭昱暢主演的年度職場大劇《女士的法則》先後在影視基地完成置景拍攝,基地已逐步形成了企業集聚、精品湧現、製作鏈條完善、基地建設初顯規模的產業新局面,未來將打造集影視拍攝、視效製作、宣傳發行、版權交易、影視培訓等全產業鏈於一體的灣區影視產業樞紐中心。

 蘇州市作家協會原主席、著名作家、書畫家荊歌參觀完新橋影視產業基地1號棚,感嘆道:「看了這個攝影棚,非常不簡單。我一直想拍一個電影,希望在我有生之年,實現這個電影夢,會考慮來新橋這裏拍。」

 新橋影視產業基地由金鼠影業投建運營,並聯合深圳廣電集團共同打造,總規劃用地面積約84000平方米,主要由數碼化專業攝影棚、影視產業配套綜合體和清平古墟影視小鎮三大板塊組成,基地未來總規劃建設10座數碼化專業攝影棚,目前已落成的1號棚是廣東省首座投入使用的數碼化專業攝影棚。基地重點打造影視金融、影視孵化、IP運營、海外發行等產業板塊,旨在搭建起了完整的全流程影視製作平台,充分發揮灣區電影產業的引擎作用。(記者王娜、陳彥潔、黃裕勇

微信圖片_20210927101056.jpg

 第十二屆「品嶺南」中國著名作家深圳採風名單

 採風團團長

 葉延濱中國作家協會詩歌委員會主任,迄今已出版個人文學專著51部,作品自1980年以來先後被收入了國內外500餘種選集以及大學、中學課本。

 採風團成員

 王剛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金馬獎最佳編劇獲得者),代表作品:《英格力士》《月亮背面》《天下無賊》《甲方乙方》。

 張梅  廣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電視金鷹獎獲得者),代表作品《酒後的愛情觀》《暗香浮動》《口水》《夜色依然舊》等。擔任《周漁的火車》等電影電視劇的編劇。

 荊歌  號累翁,蘇州市作家協會原主席、著名作家、書畫家,代表作品:《八月之旅》《千古之愛》《鳥巢》《愛你有多深》等。

 龍一  天津市作協副主席電視劇《潛伏》的原作者,代表作品:《烹調愛情》《借槍》《接頭》等。

 興安  作家出版社創意合作部主任、文學評論家、編審、水墨藝術家,著有散文集《伴酒一生》《在碎片中尋找》及評論近百萬字。

 全勇先  著名作家、編劇,張藝謀的首部諜戰電影《懸崖之上》的編劇,主要作品:長篇小說《獨身者》《昭》《雪狼》《妹妹》《恨事》。

 趙潔  廣州日報文娛部原主任,正高(一級作家)職稱,散文集《溫馨萬花筒》獲廣東省新人新作獎。長篇小說《我愛你,與你無關》等。

責任編輯:楊眉 中國著名作家採風團走進深圳新橋街道  品鑒古鎮千年歷史新韻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