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訊】記者姚一鶴報道:內媒昨日引述消息人士指,合生創展(754)擬收購恒大物業(6666)約51%股份,有市場人士估計涉及金額為200億至400億元。市傳是次轉讓控股權已獲港交所(388)批准。有分析員稱,以約10倍市盈率,即逾200億元購買恒大物業逾半股權「屬較為合理及正常的估計」。當天,合生創展、恒大物業與中國恒大(3333)均宣布停牌。
恒大物業於去年12月2日來港上市,上市尚不到1年,如要出售控股權,須港交所同意。根據港股主板上市規則規定,控股股東自交易日起6個月內不得以任何方式處置所持公司股票,自前述6個月屆滿之日起6個月內不得喪失控制權。
●有分析指400億估值偏高
有中資分析員表示,以目前恒大的困境,對合生創展以逾400億元、約16倍市盈率收購恒大物業51%股權,「有關估值偏高,作價令人懷疑」;而以逾200億元、約10倍市盈率購恒大物業逾半股權,「這才較合理和正常」。
到本報發稿時止,中國恒大與恒大物業均未有透露昨日暫停交易的詳情。中國恒大稱,待刊發一份載有內幕消息的主要交易公告;恒大物業稱,待刊發一份根據香港公司收購及合併守則而作出及構成內幕消息,及可能全面要約該公司股份的公告。中國恒大及恒大物業停牌前,分別報2.95元及5.12元。
●合生創展曾助王健林脫困
當天同樣停牌的合生創展稱,停牌以待刊發有關公司一項主要交易的公告。該股停牌前報27.7元,公司總市值603億元。截至今年6月30日,合生創展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達397億元。雖然收購細節尚待說明,但合生創展背後的朱孟依家族曾在2017年助王健林脫困,斥巨資收購五個萬達廣場的資產。
合生創展於1992年在香港成立,是以發展中高檔大型住宅地產物業為主的大型地產集團。1998年在港交所上市,2000年開始全國化擴張。儘管近兩年公司業績表現和財務指標良好,但合生創展的負債規模在急速攀升。未來一年內,合生創展也面臨着較高的應付帳款壓力。
●恒大9月銷售按年挫近七成
令據中國指數研究院日前公布的內地首9個月百強地產商銷售榜,恒大排名第四,落後於碧桂園(2007)、萬科(2202)及融創(1918)。碧桂園今年首9個月以近620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銷售額,拋離其他內房。
深陷危機之中的恒大,1月至9月銷售總額約4556.5億元,比對集團公布今年首8個月合同銷售約4386.5億元,意味9月銷售或僅得170億元資金回籠,按月跌逾五成,按年更急挫接近七成。恒大早前已表示銷售告急,6、7及8月銷售分別僅錄約716.3億元、437.8億元和380.8億元。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不良債務投資者開始購買恒大債券,除了美國資產管理公司Marathon趁低吸納恒大債券外,美國基金公司Saba Capital、Redwood Capital、Silver Point Capital和Contrarian Capital也買入恒大債券。此外,恒大汽車(708)旗下瑞典子公司NEVS據報正尋求脫離恒大系,正與新的意向投資者或項目融資方進行討論。
拆局解碼:
銀行取態或成收購關鍵
【香港商報訊】中國恒大面對債務危機,急須短時間內籌備足夠資金償還債權人,當務之急必然是沽售資產,故繼售出盛京銀行(2066)股權之後,沽售恒大物業控股權也在市場預期之內。問題是究竟收購價多少?可為恒大套現多少資金?今次疑似買家合生創展(754)是否執到寶?截至昨晚9時半,雙方仍未披露有關作價,惟有傳言稱交易額或超400億元。
●合生創展持428億現金
合生創展是中型內房企業,停牌前報27.7元,市值約603.5億;至於恒大物業停牌前報5.12元,市值約553.51億。換言之,一家內房企業收購一家市值規模接近的物業管理公司,對合生創展而言是一項重大收購,存在風險不小。
2021年上半年中期報告顯示,合生創展資產總值3333.60億元,負債率67%,如要全面收購恒大物業,估計合生創展要動用逾282億資金。當然,合生創展實力不俗,目前持有現金及銀行存款428.55億元,有足夠實力進行收購,惟可能會消耗該公司逾六成半現金。
●恒大要求買方現金支付
現實的商業收購合併活動,絕大部分收購都依賴銀行或金融市場融資,例如發行新股或借錢來收購,鮮有單靠公司內部資源來收購。不過,對於急需資金的中國恒大而言,公司必定要求買方多用現金來支付。從買方角度,當然用最少的價錢加上印股票來收購最划算,故買賣雙方可能仍需一段時間洽談。最值得留意的是銀行界對這宗收購交易的取態,如銀行界不願支持,收購未必能完成。
昨日合生創展發出公告,同意收購一家香港上市公司的股份,公司短暫停牌,以待刊有關主要交易公告,可能要根據香港《公司收購及合併守則》,而對目標公司的股份提出強制要約,即全面收購。
合生創展旗下地產、商業、基建、合生活、投資五大板塊並驅發展,布局相當多元化,有科技、養老、文旅、教育、健康、金融、汽車等業務,是次收購恒大物業可大大增強旗下物業管理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