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院士聯盟(聯盟)歡迎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中致力推動創科發展的措施和建議,包括布局雙城三圈,增加科創用地,擴大創科局,支持香港再工業化發展等,相信有助締造良好的創新生態環境,推動香港建設成爲國際創新科技中心。聯盟亦期待政府推動更多措施,培育、吸納和匯聚優秀的科研人才,以及為年輕人提供良好的發展機遇,提升本港在延攬人才方面的競爭力。
聯盟將發揮積極角色,凝聚大灣區國家級科學家的力量,以「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從而開拓發展新空間、增添發展新動力。
雙城三圈具戰略視角
《施政報告》提及港深緊密互動,形成「雙城三圈」的空間格局。其中,「港深緊密互動圈」以較高視角進行跨市布局,集中創科用地,加上擴充科學園、數碼港及重啟馬料水填海計劃等基建,有助提升「官產學研」實際合作,催生科研相關職位並進一步帶動社會與經濟轉型。
《施政報告》亦提出設立「生命健康創新科研中心(InnoLife Healthtech Hub)」聚焦生命健康領域的科研工作。聯盟認為香港應持續探討科研範疇、支援、資源投放模式及政策,更好地善用資源及結合科研團隊所長,促進本港的基礎研究、科學研究結合應用與產業發展等。聯盟之前提出建議着力發展本港具優勢的科研發展方向,包括精細化學、生物醫學、人工智能等高端科技產業。
相信有助以促進香港保有優勢,並為國家在科研瓶頸上探索前沿。聯盟感謝特區政府採納觀點。
重組架構令政策集中
聯盟認為政府重組架構,擴大創新及科技局為「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凸顯創科推動再工業化,銳意以科技創新推動香港的再工業化,亦可令「官、產」兩者良性互動提升,有助吸引高附加值和高技術含量的製造工序和生產線落戶香港。聯盟亦認為,政府提出重組架構的思路,有助香港與大灣區城市互補,組成貫通上、中、下游的創科產業鏈,達致在大灣區形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目標。
人才是創科發展的關鍵
聯盟認為,面對未來「再工業化」及拓展創科產學研板塊的需要,香港需要更多專才進行科研及加速成果轉化,因此支持年輕科研領袖、培育植根香港的科研力量至為重要。政府應該從推動創科為目標的前提下,加強本港各個大學理學院的建設,吸引更多的優秀學生選讀理科,並提升數學、物理學科的教育水準和研究水準,日後為本港培養更多具有數理知識的人才,為將來人工智能、金融科技、新能源、環境等本港重要的創科方向提供源動力。
香港是國家最開放、最國際化的特別行政區,香港可以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家「十四五」規劃及複雜的國際事務中,發揮催化劑、連接器、潤滑劑的作用,此份《施政報告》具願景將香港建設成為最開放最國際化的國際創科中心,可為祖國、為香港做出有效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