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湖南及周邊內陸地區通往非洲又多了一條便捷高效的國際物流新通道,湘粵非鐵海聯運新通道近日正式開通,中國首趟「湘粵非」鐵海聯運貨物順利出海。據廣州海關消息,10月7日下午,伴隨着悠長的汽笛聲,中遠「海營口」號集裝箱貨輪緩緩駛離南沙港二期碼頭,船上裝載的鐵海聯運貨物預計於10月下旬抵達非洲肯雅的蒙巴薩港。
首批「湘粵非」鐵海聯運班列貨物在廣州南沙裝船啟航
首批「湘粵非」鐵海聯運貨物為86個20尺集裝箱的大米,總重1935噸。自湖南株洲啟運經鐵路抵達廣州,通過駁船運到廣州南沙港,分兩批發往非洲的肯雅、南蘇丹等國家和地區。為保障該批貨物快速通關,廣州海關提前了解企業出口計劃和班輪靠泊時間,指導企業快速辦理通關手續,並提供出口「提前申報」、「收發貨人免於到場查驗」等通關便利化舉措,壓縮貨物通關時間,保障物流通道通暢。
中遠海外貿班輪靠泊南沙港二期集裝箱碼頭
湖南產品出口非洲成本時間「雙降」
「經測算,『湘粵非』鐵海聯運模式下,從湖南腹地到東非基本港的全程運輸時間可縮短10天,至西非基本港的全程運輸時間可縮短9天。與以往公路運輸集港模式相比,『湘粵非』鐵海多式聯運模式可將湖南等地發往非洲的陸運物流費用降低60%左右。」負責此次貨運代理的廣州市海誠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玉燕介紹。
近年來,隨着多國不斷推進「一帶一路」倡議,中非經貿往來不斷加強,貨物進出口量持續穩定增加。廣東省對非進出口貿易約佔全國的四分之一,廣州南沙港是廣東重要的航運樞紐,近年來對非貿易中商品種類不斷擴大。
今年以來,廣州海關依託南沙海港集聚發展優勢,強化「智慧海關」建設,推動多式聯運業務發展,實現貨物通關全鏈條信息化作業,為進出口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支持企業運用鐵路、海運貨輪、中歐班列、小型船舶等多種運輸路徑將貨物集聚南沙,疊加進口拆箱、出口集拼、國際中轉等業務類型實現全球分撥,順暢南沙國際航運中心物流樞紐功能,實現「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無縫對接。
「今年年底前,隨着南沙港進港鐵路等物流基礎設施建成投產,廣州港海鐵聯運的服務能力將進一步提升,與絲路國家經貿往來也將繼續加深。」廣州港集團副總經理宋小明表示。
據統計,今年前8月廣州南沙對非洲國家進出口總額近24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近20%;截至目前,南沙港開通國際集裝箱班輪航線137條,其中對接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航線114條;對非集裝箱航線22條,數量位居全國首位。(記者黃裕勇、通訊員關悅)
頂圖:首列湘粵非鐵海聯運班列在湖南發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