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黃河,自菏澤東明入魯,行經濟寧、泰安、聊城、德州、濟南、淄博、濱州,蜿蜒千里抵東營入海,潤澤了山東腹地。
人均GDP早已突破1萬美元的北方大省山東,正迎來「庫茲涅茨曲線」拐點後的高質量發展時刻。尤其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的加持,作為沿黃九省區唯一地處東部、唯一沿黃又沿海的省份,山東獲得難得的歷史機遇。一方面,山東將生態環境保護作為首要任務,護美綠水青山,讓黃河畔新綠生。另外一方面,作為實現國家「黃河戰略」海陸統籌的戰略支點,山東內陸城市得以縱深開放,重塑了經濟地理。
10月11日,2021粵港澳大灣區主流媒體來到山東,看到了一個動能澎湃的新山東。
「庫茲涅茨曲線」拐點後的山東
環境經濟學中有個著名的「庫茲涅茨倒U型曲線」理論,這個理論提出,經濟發展初期,環境質量隨着經濟增長而不斷下降;到一定臨界點時,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間的對衝關係會出現反轉,使經濟發展對環境保護產生正向促進和改善。
縱觀國際發展大勢,這個拐點多出現在人均GDP達到6000至1萬美元時,人均GDP早已突破1萬美元的山東正當其時。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中,這個經濟大省正努力通過綠色發展實踐,為美麗中國、全面小康不斷探索新路。
讓我們把時針撥回到3月13日,山東舉全省之力開啟一個大工程:沿黃九市一體打造黃河下游綠色生態走廊暨生態保護重點項目開工。山東省委書記李干傑在此次開工儀式上明確指出,「全省各級各有關部門特別是沿黃九市要提高政治站位,扛牢使命擔當,加強統籌協調,強化工作保障,以生態保護的新作為新成效,保護好黃河、治理好黃河,加快繪就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齊魯畫卷。」
9月16日,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對外通報,2021年1月至8月,PM2.5同比改善幅度達到14%。2019年,山東沿黃9市地表水優良水體比例為75.6%,清理整治河湖違法問題近1.9萬處,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659平方公里。
在濟南東北角,「小華山」周邊大片的石料廠房早已成為過去,這裏如今已經變為擁有6.25平方公里的濕地公園。華山湖與小清河、大明湖、護城河、趵突泉等水系連通,既保護了生態,又再現了山水相映、雲霧潤蒸的「鵲華煙雨圖」。這裏,成為山東沿黃城市生態建設的縮影。
發揮「比較優勢」重塑經濟地理
2021年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十四五」時期面臨的戰略平台疊加優勢時,指出:「特別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賦予山東重大歷史機遇。」針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報告用了「特別」這樣的前綴詞。
「黃河戰略為山東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和舞台,沿黃一直往西,可形成巨大的戰略縱深;向東可進一步深化與日韓的合作。其中的關鍵是突破行政區劃的局限,以區域、全國、東亞思維去謀劃發展大局。」山東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曹廷求認為,山東沿黃九市在落實黃河戰略中,要放到黃河流域、全國、東亞的概念中去定位,用區域、全國、東亞思維去謀劃發展大局。
黃河入魯第一市菏澤,在過去的2020年錄得GDP3483億元,同比增長3.9%。下一步菏澤將持續聚焦聚力工業經濟、民營經濟、科技創新等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全力攻堅,推動核心產業向全產業鏈延伸,推進優勢產業向高端化邁進,為更高質量發展提供增長引擎。
記者注意到,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發布的第五批全國製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名單中,90家企業「魯字號」有24家,其中濟南就有5家,是山東此次榮獲單項冠軍示範企業最多的城市。這5家企業均專注於製造業某些特定細分產品市場,生產技術或工藝國際領先,單項產品市場佔有率位居全球前三名。在2021年濟南市政府工作報告中,着重提出今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要增長12%以上,智能製造與高端裝備產業規模達到4500億元。
自2021年5月份以來,濱州在對鋁業未來進行勾勒時,首次提出「推動高端鋁產業向輕量化鋁新材料裝備製造產業轉型」。短短23個字的背後,是濱州主打產業從原鋁向新材料提升,產品由粗加工向精加工輕量化製造發力的新價值鏈體系。
在落實黃河戰略上,山東着眼於推進高質量發展,立足於現代經濟體系構建,完成從新舊動能轉換到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提升,進一步提高山東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地位、作用和優勢。
築牢民心工程打好「黃河牌」
「早些年,遇上好年景,吃飯沒問題。可遇上洪水,一年收成打水漂。要是遇上旱年,一場風過來,那就是遍地飛沙。」說起黃河灘區的生活,濟南市長清區孝里鎮龐道口村村民龐秀臣用「靠天吃飯」來形容,他家曾經離黃河只有1000米,村裏高高的房台是每棟房屋的標配。
坐落泰山、黃河之間的長清黃河灘區,曾經備受水患侵擾,灘區基礎設施薄弱,發展滯後。「黃河邊十年九淹,乾旱滿螞蚱,澇了是魚蝦。」這就是黃河灘區的真實寫照。
2017年,在山東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下,黃河灘區脫貧遷建工程全面啟動,作為全省灘區遷建任務最為繁重的縣區之一,長清黃河灘區總面積226平方公里,涉及文昌、平安、歸德、孝里4個街鎮、224個行政村、15.71萬人,是長清史上規模最大的遷建工程,也是山東規模最大的黃河灘區遷建工程。
長清區將安置區建設成為功能完善、布局合理、宜居宜業、人居環境優良的「特色文旅小鎮」,統一供水、供電、供氣、供暖,配套建設小學、幼兒園、社區服務中心等基礎設施,同時確立「科學規劃,流轉土地,企業開發,就近就業」的安置區和產業區「兩區共建」發展思路,着力解決「誰來種地」和「如何就業」兩大重點,確保灘區群眾遷得出、穩得住、可發展、能致富。
不僅在長清,山東對沿黃地區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視,帶動了各地特色農產品基地建設的高歌猛進,菏澤牡丹、魯西黃牛、東阿阿膠、霑化冬棗、黃河口大閘蟹等特色品牌紛紛上檔,成為頗有口碑的「黃河牌」代表。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地處黃河下游,工作力爭上遊的山東,正奮力揚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龍頭」。(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