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房地產協會今日(10日)回應2021年《施政報告》土地政策,會長黃俊康認為《施政報告》內容是大膽創新、聚焦未來,會方是歡迎與支持《施政報告》措施和政策。
黃俊康以「民為邦本 本固邦寧」總結其歡迎辭,他認為政府必須積極向前、當中住房是香港最大民生問題,解決好住房就是解決好香港未來出路;協會將獻計貢策,舒緩深層次矛盾、助香港再次騰飛。
香港房地產協會執行委員會主席郭海生表示會方歡迎《施政報告》提出更廣泛使用組裝合成建築法,他認為藉此方法興建過渡性房屋能夠迅速提升建築速度、幫助解決輪侯公屋時間過長問題;郭海生還提到組裝合成建築法減少工地人力需求、工地工作錯誤機會、工廠的手工較好令造價便宜、樓價降低,使年輕人較容易上車。
協會另一位執行委員會主席彭一庭相信本港的工廈資產回報率不算太高、政府可參考買位計劃方式去提供過渡性房屋租金補貼、擔保;至於政府是要牽頭發展取代劏房的項目,而非依靠非政府機構逐個推出個別項目。
香港房地產協會副會長宋樹鴻提到協會認為北部都會區興建92.6萬個單位、容納250萬人的方案是可行,而重點是政府能否把土地有效改變房屋或商業用途。
宋樹鴻建議政府加快完善「鄉村式發展」的基建配套設施、增加「鄉村式地帶」發展密度、加快補地價進度、放寬祖堂地轉讓門檻、大力推動「公私營合作」開放土地、加快檢視「綠化地帶」和濕地情況與精簡城規程序。
協會執行委員會副主席葉少明講解放寬祖堂地轉讓門檻方面,假如政府可把轉讓門檻降至7或8成、預計已可釋放一半祖堂地;協會同時相信「公私營合作」模式可善用私人企業高效率優勢,倘若採用「公私營合作」模式應可縮短一半建屋時間。
協會副會長施家殷則闡述加快補地價進度建議,他認為政府把「標準金額」補價模式擴展至新發展區是對市民有利的措施—因發展商有較大誘因去補地價,無需花費時間去商談金額;《施政報告》更提出檢視「綠化地帶」等加快土地供應方法,協會建議政府整合一套有效的「綠化地」和濕地保育計劃、將真正需要保育「綠化地」和濕地區保護,而荒廢或被破壞「綠化地」和濕地進行規劃更改、而用作其他發展。
施家殷認為政府應精簡現有城規程序,包括減省制定規劃概念圖的程序、刪減重覆的公眾諮詢,以優化城規運作;特區政府應設立「把關者」去評估反對土地發展意見是否合理、才展開後續程序。
郭海生其後提到葵涌貨櫃碼頭的搬遷可釋放300多公頃土地,不但能大量解決房屋供應問題,更順行連接西九龍至荃灣一帶發展計劃,是極有潛力作新海景都會區;至於葵涌貨櫃碼頭搬遷至「桂山島」是有條件發展成粤港澳「智能物流」產業園、迎合香港未來發展需要,釋放葵涌海岸線大片土地。
《施政報告》指運房局分拆為運輸局及房屋局,彭一庭認為此舉有利有弊、而架構職能分拆後可能會出現分工的協調問題,因此協會表示政府應集中問題核心、成立一個小組去研究改革問題—由具廣闊視野專業人士和海外有成功經驗專家去審視開發土地流程。
葉少明表示協會支持政府發展計劃,並建議特區政府考慮3個集資方法,包括通過香港資本市場向全球投資者發債集資、推動公私營合作如70年代開發沙田新城市般由4大發展商以公私營合作方式開發以及在規劃完成後以預售方式先向市場出售部分土地給私人發展商作私人發展。(蔡啟文攝)
圖為香港房地產協會會長黃俊康致歡迎辭。
香港房地產協會會長黃俊康認為《施政報告》內容是大膽創新、聚焦未來。
香港房地產協會執行委員會主席郭海生認為組裝合成建築法興建過渡性房屋能迅速提升建築速度、幫助解決輪侯公屋時間過長問題。
協會執行委員會主席彭一庭提到政府要牽頭發展取代劏房項目,而非依靠非政府機構逐個推出個別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