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熱門話題】以史為鑑 開創未來

【熱門話題】以史為鑑 開創未來

責任編輯:靜文 2021-10-12 00:04:19 來源:香港商報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 張學修

 回望歷史,1911年10月10日這天,武昌城頭的槍聲震撼全中國,辛亥革命由此開啟。孫中山先生猶如開天闢地的巨人,擎起民族復興的大旗,推翻了清朝帝制,開創了中國社會的新時代。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上所指出的:「這是中國人民和中國先進分子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進行的一次偉大而艱辛的探索。」今日我們紀念辛亥革命,就是要牢記歷史所給予我們的教育和啟迪,匯聚全體中華兒女的智慧與力量,完成祖國統一大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祖國統一是中華兒女共同願望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辛亥革命雖然有着非凡的意義,但由於歷史進程和社會條件的制約,它始終沒有改變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境遇,沒有實現民族復興的歷史任務。其革命過程的局限性在於沒有真正走進人民,沒有發現人民群眾的巨大潛力,造成了孫中山先生所說的「一盤散沙」的無序原子狀態。所幸,中國共產黨的出現,解決了這些問題,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後中華民族的發展方向和進程,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前途和命運。中國共產黨從基層出發,利用人民群眾的強大力量,重建了現代中國。可以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今日的新中國,歷史用事實啟示我們,在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始終都要堅定共產黨的正確領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將人民群眾的利益擺在第一位。

 完成祖國的統一大業,是每一名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孫中山先生曾說過:「統一是中國全體國民的希望。能夠統一,全國人民便享福;不能統一,便要受害。」台灣與中國大陸分離長達七十多年,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錐心之痛。台灣始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兩岸血濃於水,休戚與共,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可能缺少台灣。台灣問題正是復興大業的重要內容,完全統一是復興大業的標誌性成就,抽去「國家的完全統一」這一重要內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不能完全實現。統一是雙贏,不僅有利實現民族復興,對於台灣更是利好,只有回歸祖國,將其發展融入國家共同發展,才能發揮「1+1>2」的效用,有祖國的支持,台灣才能夠走向更光明的未來。因此,台灣回歸祖國是歷史的必然選擇,也是所有炎黃子孫的共同責任。

 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指出,「凡是數典忘祖、背叛祖國、分裂國家的人,從來沒有好下場,必將遭到人民的唾棄和歷史的審判」。以香港為例,過去幾年,「港獨」分子反中亂港,將香港社會搞得烏煙瘴氣,所幸國家永遠是香港堅強的後盾,在國安法和新選舉制度的保駕護航下,「港獨」分子紛紛做鳥獸散,逃不過法律的制裁。企圖分裂國家的人就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台獨」分子亦如此。台灣問題不可能長期拖延下去,這嚴重損害了國家和兩岸同胞的利益,中國始終堅定不移地捍衛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台灣問題必須解決。「台獨」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路,他們只會為台灣帶來災難,兩岸統一是不可阻擋的大勢,一切執迷不悟的「台獨」分子定將受到嚴厲打擊。作為中華兒女,每一名同胞都應擦亮眼睛,看清「台獨」勢力的不良用心,不要被其裹挾,我們要加強兩岸溝通交流,共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中華民族復興正逐漸實現

 撫今追昔,孫中山先生振興中華的偉大夙願,辛亥革命先驅對中華民族復興的美好憧憬,正在漸漸實現。這110年來,中國從積貧積弱到繁榮昌盛,從飽受欺凌到自立自強,從一窮二白到全面小康,從啼飢號寒到安居樂業,今日的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軍事強國、世界外交強國、世界航太強國、世界體育大國等,實力和地位不言而喻。這都源自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帶領人民頑強奮鬥,才有今日般輝煌的光景,創造了人類發展歷史上的奇跡。同時,中國之所以能夠不斷攻堅克難,還在於堅毅的中國人民始終團結一心、同舟共濟,凝聚起了堅不可摧的中國力量,共同應對各種挑戰。110年來風雨兼程,中華兒女砥礪前行,未來,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路上,每一名中華兒女也都不會缺席。

 展望未來,當今世界正經歷着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正處於向強發展的關鍵階段,面臨着一系列的機遇與挑戰。我們將繼續迎難而上,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建設更美好的明天。對內,中國將牢牢把握機遇,繼續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創新科技,建設好「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由貿易港」等對外開放的橋樑,實現「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宏偉藍圖。同時,中國將始終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保持港澳的長期繁榮穩定,推動海峽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攜手十四億中華兒女早日完成祖國統一大業。對外,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開放發展、合作發展、共同發展」的道路,在世界前進的浪潮中履行大國責任、發揮大國作用。

責任編輯:靜文 【熱門話題】以史為鑑 開創未來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