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不缺沿海城市,16個地級市中有7個城市沿海;山東不缺優質港口,國家交通運輸部公布的今年一季度港口運行數據中,3個港口貨物吞吐量位列全國前十;山東當然也不缺少海洋產業,海洋漁業、海洋生物醫藥、海洋電力等全國領先。
手握好牌的山東提出了海洋強省戰略,並針對我國海洋經濟發展中主要以傳統產業為主、海洋新興產業佔比不高,海洋科技創新能力亟待提升,陸海統籌發展水平整體較低等短板問題,給出了「山東方案」。
山東將會如何經略海洋,又將為全國提供怎樣的山東經驗,對於2021粵港澳大灣區主流媒體而言,這是十分關注的話題。10月12日,採訪團來到海濱城市煙台。
年均10%的煙台增速
在海洋強省戰略實施過程中,一二三產業正在經歷一場全新的變革,粗放式經營被相繼叫停,高科技、現代化、高附加值的產業陸續進場,是在山東近兩年可以輕易見到的場景。
以煙台為例,煙台市政府新聞辦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十四五時期海洋經濟大市建設的重點任務和舉措時,透露煙台市將通過發展現代漁業、海工裝備和製造業、海洋生物醫藥和製品產業、海水淡化和綜合利用業、海洋交通運輸業及濱海旅遊業,於2025年建成國內一流的海洋經濟大市,實現海洋生產總值2500億元,佔全市比重達25%。
如果梳理煙台海洋相關產業發展情況,不難發現煙台十足的底氣。
作為一座著名海濱城市,煙台市海洋相關企業已經漸漸在全國、世界贏得話語權。深水半潛式平台全球市場份額排名世界第一的中集來福士,兩年前便開始着手布局海上風電,目前已成功實現海上風電領域轉型;煙台船舶及海工裝備基地已成為全球四大深水半潛式平台建造基地之一、全國五大海洋工程裝備建造基地之一,國內交付的半潛式鑽井平台80%在煙台製造;傑瑞集團自主研發的高端裝備,技術水平已居世界前列,將中國頁岩氣開發帶入渦輪壓裂新時代;建成省級以上海洋牧場示範區105萬畝,國家級14處、總量佔全國八分之一。
得益於新動能井噴式增長,煙台海洋經濟正在以年均10%高速增長。
握手成拳內外聯動
在山東7個港口城市裏,有3個全國前十強。為了合力出重拳,山東整合青島、日照、煙台等港口,成立山東省港口集團,從規劃、管理服務,到資源開發實現一攬子統籌;開通連接各港口內支航線,以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
事實證明,這並不是一次簡單的堆積木式的簡單疊加:山東港口集團成立以來,累計增加了51條航線,其中31條為外貿航線。據媒體報道,一體化發展以來,山東港口逐漸形成以青島港為樞紐港、其他港口為餵給港的運輸中轉格局,2020年,抵達青島港的400米級集裝箱船達到400艘,比2019年增長8.11%,是2018年的2倍,創歷史新高。快速增長的吞吐量也不斷倒逼青島港技術創新、優化流程,5月2日,青島港以348自然箱/小時的船時效率,刷新2M聯盟歐洲線全球最高作業效率。
除了整合港口這個出海「終端」,山東還將大海「搬」進了內陸。
《山東海洋強省建設行動方案》中引入了灣區經濟發展理念,提出打造「泛膠州灣黃海經濟帶、泛萊州灣渤海經濟帶」,以充分發揮灣區的引領創新和聚集輻射作用;以陝西為橋頭堡推動港口功能前置,帶動全程物流一路西進,服務廣袤西部地區,串聯「一帶一路」,山東港口中國北方生活消費品(濟南)分撥中心項目正式開工,意在立足濟南、布局周邊廣闊擁有3.21億人口的腹地需求圈。
攥緊拳頭出拳的山東,出「招」愈發有深意。
經略海洋的山東啟示
有如此得天獨厚的條件、發展逐漸壯大的產業鏈條,山東如何充分調動各方資源?
2020年12月10日,山東省自然資源廳、發改委、教育廳、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財政廳等17部門聯合發文,以「加快發展智慧海洋產業」(《關於加快發展智慧海洋產業的意見》):依託「透明海洋」工程,構建海洋傳感器、物聯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等智慧海洋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圍繞智慧綠色港行、海洋生物醫藥、智慧海洋漁業、海洋綠色化工、智慧生態保護、海洋數字文旅等重點產業領域,打造智慧海洋產業鏈、產業集聚區與產業高地。
信息化為海洋產業賦能,得益於近年來山東海洋產業「智囊團」的日益壯大: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中國科學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山東研究院等重大創新平台先後啟動建設;超級計算機升級項目落戶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山東設立總規模50億元的中國藍色藥庫開發基金,創建山東省海洋藥物製造業創新中心……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隨着越來越多的科研平台的投入使用,山東由海洋大省到海洋強省的質變仿佛指日可待。
實業打底,人才加持;資源共享,區域協同;港口前置,聯動內陸;山東成為海洋強省的同時,又能帶動大片省內外腹地發展:這或許便是經略海洋中山東提供的精妙方案。(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