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商報時評】深圳來港發債 兩地金融雙贏

【商報時評】深圳來港發債 兩地金融雙贏

責任編輯:羅維維 2021-10-13 00:22:49 來源:香港商報網

 深圳市政府昨日完成在港發行離岸人民幣債券,這是首次有內地市政府在港發債,也是首次有內地市政府在境外發債,不單象徵意義大,實質意義同樣不可小覷。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形容,今次發債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里程碑,也有利於本港債券市場的發展。

 深圳市政府為何選擇在港發債?有人質疑此舉份屬「畀面香港」。畢竟,內地債市比香港成熟,規模高達127萬億元人民幣已屆全球第一,財政部資料亦指,截至7月尾全國已發行新增地方政府債券18833億元人民幣,而深圳市政府兩個月前亦剛通過財政部發行約155億元人債;相對今次在港發行的50億元,豈非姿態大於實際,無必繞道至此?

 然而,在港發債的意義遠遠不同。香港是個國際金融中心,於此平台發債意味面向世界各地的投資者。首先,受惠市場深度,融資成本可以更低;今次2、3、5年期的票面利率,分別僅為2.6%、2.7%、2.9%,少於兩月前在內地發行時,3、7、10年加權平均利率的2.81%、3.12%、3.13%。此外,受惠市場廣度,債券在港獲得2.48倍的超額認購,認購對象涉及8個不同國家和地區共89個帳戶,亦是境外投資者實實在在用腳投票。在全球債務危機炒得沸沸揚揚之際,在港成功發債正好凸顯國際市場繼續看好中國。其中,香港完善的金融制度,亦讓投資者安心於此平台投資,同時並倒逼推動內地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對外開放。

 「有為才有位」,正因香港的金融實力,深圳市政府才選擇來港發債。有此先行先試成功經驗後,內地其他地方政府尤其大灣區內的也勢陸續有來。

 對香港和國家的金融發展來說,今次發債也意義重大。香港債市一直是這個金融中心的軟肋,一如內地企業來港上市大大興旺了本港股市,內地來港發債潮定能大大激活本港債市。香港資本市場投資產品愈來愈多兼愈趨多元,由企業債到今次官債,以至包羅不同年期,最新發行的還包括綠色債券,亦有利吸引更多不同層次、不同需求的投資者來港。另外,內地債券市場的對外開放水平既擴大了,地方政府的融資渠道獲得拓寬,而債券以人民幣發行,更有助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並加強香港的離岸人民幣中心地位。債券通北向通開通不足4年,已有近4萬億元人民幣的內地境內債券由境外投資者持有,現在南北向均全面開通了,連同滬深港股市的雙向互聯互通,香港這個日益旺場的債券市場及金融平台,一方面可進一步滿足內地融資和投資的需要,另一方面亦為國際投資者和融資方提供更多選擇,進一步鞏固和提升作為國家與國際之間「走出去」和「引進來」的超級聯繫人角色。

 今次發債乃結合香港所長與國家所需的成功示範,也為香港融入國家及大灣區發展邁一大步。「十四五」規劃提出,支持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強化香港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的功能,深化並擴大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國家好,香港好;隨着兩地金融合作向前發展,必可共創共贏共享更大果實。(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哲)

責任編輯:羅維維 【商報時評】深圳來港發債 兩地金融雙贏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