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昨日(13日)表示,內地重視風險管理,不希望兩地通關會帶來任何風險,而特區政府研究「港版健康碼」時,會參考澳門模式,或會紀錄當事人的行蹤、接種疫苗及核酸檢測紀錄等。
減低通關後對聯防聯控影響
陳肇始指出,曾向澳門了解健康碼的使用經驗,故香港研究推出健康碼,運作上會與澳門模式類似,系統或包括紀錄行蹤等功能。她說,香港也不希望通關為內地帶來任何風險,若健康碼可以紀錄使用者曾到訪的地點、接種疫苗及病毒檢測紀錄等,將可讓大家更放心。而目前香港已有「安心出行」應用程式紀錄行蹤,至於會否改革程式以配合使用,她則指有關事宜需要與創新及科技局商討。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指,本港與內地防疫制度不同,需要研究減低通關後對聯防聯控的影響。本港去年7月就通關設有健康碼,惟只包括個人資料、測試陰性證明及個人健康申報等資料。他續指,現時已有疫苗接種紀錄,故會繼續研究擴闊健康碼的涵蓋範圍,包括確認通關者是否高危人士、有否曾出入高危地方等,並會由專家與內地對接,目標是收窄與內地健康碼的差異,達致早日通關。
下周研打第3針 補針溝針待議
對於世界衛生組織(世衛)最新建議,60歲以上接種2劑科興或國藥疫苗的人士,可以打第3針。衛生署轄下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主席劉宇隆稱,相關人士可以選擇補針打科興,但亦可根據個別情況,「溝針」接種復星疫苗。他指,聯合科學委員會將於下星期中後期開會,討論接種第3針新冠疫苗問題。
還要考慮通關時間安排
劉宇隆昨日表示,一些風險較高群組,如前線醫護人員或機場貨運工作人員等,若已接種2劑科興疫苗,亦可打第3針。若本身健康狀況良好而又已接種2針復星疫苗,則毋須打第3針。至於體弱人士,如腎衰竭、接受器官移植人士或癌症病患者,亦可接種第3針,但接種同一技術平台的第3針疫苗,抑或改打復星,則可以討論。
至於何時接種第3針較為合適,他認為要考慮很多情況,包括通關時間,若冬奧後有機會考慮通關,香港現在就要開始部署為有需要人士接種第3針,不用等本港第3針的研究結果,因其他國家如智利,已進行大規模第3針接種,得到的數據足以作為參考;聯合科學委員會將於下星期中後期開會,討論接種第3針新冠疫苗問題。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表示,世衛建議的第3針主要聚焦兩類人士,即完成接種2針後無抗體反應或抗體水平不足的人士,這兩類人士需要打第3針才算是基本完成接種。根據世衛建議,一些免疫系統較弱的人士應該在完成接種第2針後的1個月後,接種第3針。
至於60歲以上、完成接種科興或國藥新冠疫苗的長者,他指雖然世衛未公布詳細數據,但相信世衛在拉丁美洲掌握一定資料,這個組別長者在完成接種2針後,在預防重症或死亡方面不太穩陣,故建議這類特定人士要打第3針。他說,在「溝針」方面各國已累積一定數據,在臨床方面顯示,第3針打復星,抗體反應明顯比第3針打科興高很多,而按目前的數據來看,接種第3針亦相當安全。(記者何加祺、周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