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量化交易在市場交易中大放異彩,它在滬深兩市成交額連續49個交易日(從7月21日至9月29日)破萬億元的紀錄中扮演者極其重要的角色,量化交易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投資者的關注。量化交易有何特點及優勢呢?清華五道口科學企業家大灣區同學會聯席秘書長、高盈國際金融科技集團董事長吳超在10月17日舉行的全球基金與量化投資論壇間隙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量化交易跟傳統的主動管理型投資最大的不同是用計算機系統在做交易,它是大量應用統計學和計算機科學來定製投資交易的模型,它本質上是一個數據驅動的投資,這種投資方式比主動管理型投資在風險控制以及獲利的精準性上更加科學和精準。
吳超續指,在整個交易過程中,量化交易不是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所以它就能夠克服交易中最大的痛點——恐懼和貪婪。「這個痛點在量化交易里是可以得到有效過濾的,因此量化交易的有效性很強,但是並不是說用了數學模型,用了這種這個算法交易就一定能盈利,這要看該模型或者該算法在這個市場上的有效性。」吳超說。
美聯儲貨幣動態值得關注
目前市場比較關注的另一個焦點是美聯儲何時開啟縮減資產購買規模之路。隨着美國通脹風險高企和美國就業數據的改善,美聯儲官員偏向於下月開始縮減購債規模——美聯儲9月會議紀要證實減碼預計從11月中旬或12月中旬開始。
在吳超看來,美聯儲具體的減碼舉措還沒有落地,因此還存在一些變數。他指出,目前美國總體的經濟情況和它的經濟增長還不允許美聯儲這麼做,如果美國開始收緊量化寬鬆政策,那麼它面臨的一個最大的問題是會造成美股的大幅回調。而美股大幅回調肯定會帶來A股的大幅調整。因為現在A股也是全球市場中的重要一員,雖然A股並不是像其他市場那樣直接地接入國際市場,但是它間接地跟國際市場連接在一塊。「所以美股的回調一定會給A股帶來一個調整,這個風險是不容小覷的。因此,投資者一定要高度注意美聯儲的政策動向,但我推斷短期內美國這個政策推出的概率很低。」吳超說。
全球通脹風險加劇
由於需求飆升和供應受限,當下全球能源危機愈演愈烈,電荒、氣荒、煤荒在多國蔓延,天然氣、煤炭、原油等價格持續飆升,進一步助推全球通脹風險。吳超認為,能源危機如果沒有得到更有效的控制,或者沒有更好的替代能源的產生,且這個危機如果再持續下去的話,它會造成全球經濟在短期內會產生大量通脹,這種通脹會導致經濟發展的萎縮。因為能源這種原材料的價格居高不下,會導致企業的生產成本過高,進而使得需求端降低,反過來導致整個供給端的下降,那就會造成經濟出現一定程度的萎縮或者說負增長。
量化資管行業迎新機遇
當日,吳超在全球基金與量化投資論壇上發表了題為《量化資管行業的新機遇與挑戰》的主旨演講,他表示,目前國內的資本市場呈現繁榮的景象,大資管行業迎來了非常大的發展機會,在當前環境下,量化交易將會是未來的趨勢,量化投資藉助計算機技術和數學模型,其優勢是比較明顯的,量化基金的資管規模也在逐步增速。他認為,量化投資面臨着政策監管、技術因素、外部參與者、人力資源等方面的挑戰。面對挑戰,量化投資應順應政策和法律的要求,回歸投資的價值挖掘的核心主線,以為投資人創造更大的價值。
全球基金與量化投資論壇是由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清華金融評論》編輯部、北京清控金媒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主辦,旨在聚焦資本市場政策與創新動態,展示中國基金與量化行業的優秀機構及優秀產品,分享其先進的投資理念,打造全球基金與量化投資界高端互動交流平台,助力行業健康有序發展。自2015年首屆論壇推出以來,已連續舉辦7屆共13場論壇活動。
清華五道口科學企業家大灣區同學會副會長、清華五道口金融EMBA深圳同學會副會長,原深圳市政府副秘書長盛斌在致辭中表示,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也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擁有更重要的戰略發展機遇,本次峰會的召開也因此意義深遠,希望峰會上提出的新思路和新觀點,在推動中國金融改革發展、資管數字化轉型的同時,能夠對深圳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化城市的建設和深港合作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產生積極的作用。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黨委委員、副研究員,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清華金融評論》副主編張偉以「站在泡沫之巔:資管行業如何行穩致遠?」為題發表演講。就歷史上爆發的歷次金融危機,他談及五方面的經驗與教訓:一是金融危機總是會反覆爆發,而且爆發之前會出現過度繁榮;二是金融危機通常以泡沫破滅為標誌;三是金融危機很難被預測;四是金融危機爆發對實體經濟產生負面衝擊;五是金融危機爆發越來越頻繁。在經濟下行的情況下,金融風險將提高,甚至釀成危機。而這些風險和危機現在已經慢慢初見端倪,資管機構一定要引起警惕。(記者 朱輝豪)
(頂圖:清華五道口科學企業家大灣區同學會聯席秘書長、高盈國際金融科技集團董事長吳超)
清華五道口科學企業家大灣區同學會副會長、清華五道口金融EMBA深圳同學會副會長,原深圳市政府副秘書長盛斌在論壇上致辭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黨委委員、副研究員,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清華金融評論》副主編張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