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通脹急升迫使美企加價  聯儲局或提前加息

通脹急升迫使美企加價 聯儲局或提前加息

責任編輯:黃麗盈 2021-10-25 22:20:32 來源:香港商報網

 綜合美媒報道,今年以來,美國通脹水平持續位於高位。美國以「一元商品」聞名的零售店——dollars Tree宣布,受運輸成本及通脹壓力影響,準備推出3美元和5美元的商品,而該公司此前的產品標價都在1.99美元以內。有報道指,現在就連「一元店」都頂不住了,美企的「漲價潮」似乎不遠了。美國財長耶倫預期,美國通脹將於明年中前持續高企。

 海運價格暴漲10倍

 近日,大量美企在電話會議上紛紛訴苦,表示他們長期在供應鏈短缺和通脹的夾縫中生存,在利潤不斷受到擠壓下,他們不得不開始考慮將成本壓力轉嫁到商品價格上,讓消費者一起分擔。據不完全統計,此前已有6家大型歐美企業選擇漲價,包括可口可樂、百事可樂、聯合利華、達能、寶潔和雀巢。

 其實,不僅是零售商受到影響,一些製造商也快要扛不住了。美國家電製造商惠而浦表示,目前商品供應鏈效率低下,這也是樹脂、鋼鐵等家電製造材料價格上漲的原因,該公司今年的材料支出增多了將近10億美元。

 今年10月20日,聯儲局公布的褐皮書也顯示,當前,美國經濟增速放緩,究其原因就是勞動參與率下降和供應鏈短缺,引來大批商品成本上漲。這樣就使得不少企業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而選擇漲價。不過,有的企業還是傾向相信通脹是暫時的,如果過快提高商品價格,恐怕會導致大量客戶流失,因此,他們會繼續承擔成本壓力。

 值得一提的是,當前,東西向的海運價格已經飆升了1000%,美國超市里的食品、生活用品的供應情況都不容樂觀,就連一些高檔消費品供應也受到影響。美國「黑色星期五」購物節即將到來,商品的價格屆時或將繼續上漲。

 港口卸貨慢壓力爆煲

 美國早前於10月14日下令要求洛杉磯和長灘港口每天不眠不休地運轉,力圖緩解港口擁堵,把更多堆積的商品運出來。然而,這一措施並未奏效。儘管港口在無休運轉,但卸貨速度卻堪比龜速。美國物流高速飛協博的CEO Petersen周一透露,在包攬美國40%進口貨櫃貨物的洛杉磯和長灘港口,貨物堆積成山,貨櫃起重機運轉困難,數百台機器只有7台在工作,飛協博3小時卸貨不到12個貨櫃,這也是美國港口持續擁堵的關鍵原因。

 當前,市場對美國能否幫助緩解供應鏈危機保持懷疑態度。Petersen警告稱,當前的美國港口擁堵問題的危險程度,可能比雷曼兄弟危機更加嚴重。對於雷曼兄弟金融危機,美國還可以無線印鈔支撐市場。但面對港口擁堵問題,美國讓港口不眠不休地工作也沒有什麼效果。

 經濟學家警告稱,供應鏈瓶頸問題可能到2022年中期才會開始緩解。這意味着,未來,美國更多的行業將拉響供應鏈警報。美國銀行預計,當地所有商品庫存到年底或將耗盡。

 Petersen建議美國與港口、運輸卡車司機等聯合起來定好計劃,建立臨時場地用於囤放貨櫃,以釋放數萬個貨櫃佔領的場地,幫助重啟更多貨櫃起重機出來卸貨。

 耶倫:高通脹持續至明年

 據彭博社周一報道,耶倫接受媒體訪問,否認美國通脹失控,她又稱,美國通脹按月升幅,已自今年春季至初夏的極高水平大幅回落,但通脹按年升幅將持續高企至明年,她預期,現時美國按年通脹率5.4%,將於明年中至下半年回落到2%的可接受水平。耶倫相信,隨着抗疫工作取得進展,供應樽頸將會消退,在各項條件改善下,美國民眾將重回勞工市場。

 聯儲局主席鮑威爾上周五公開表示擔憂高通脹可能持續更長時間,必要時將採取工具控制通脹水平。此番表態被外界視為聯儲局明年或較預期更早開始加息。不過,鮑威爾曾多次強調,現在是縮債時候但不是加息時候,聯儲局正步入很快開始逐步緊縮軌道,預計2022年年中完成這一過程。

 在今年9月的貨幣政策會議上,有一半聯儲局官員認為2022年底前至少加息1次,有13名官員預計2023年將至少加息2次,9名官員預計2023年至少加息4次。

 近期公布的經濟資料與推動提早加息的官員立場一致。美國勞工部資料顯示,9月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增長5.4%,超市場預期的5.3%,為2008年經濟危機以來最高水平。這已經是美國CPI連續5個月突破5%的水平。

 另外,推特CEO多爾西同日表示,「超級通脹」快將席捲美國以至全世界,並會改變一切。

    (頂圖:美國高通脹下,洛杉磯碼頭堆積大量等待卸載的貨物。路透社

責任編輯:黃麗盈 通脹急升迫使美企加價  聯儲局或提前加息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